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朋所作的偈颂,以日常物件“提折脚铛”和佛教中的两位重要人物“释迦”与“弥勒”为象征,表达了禅宗的机锋和生活智慧。诗中“提折脚铛,各出只手”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各自忙碌或参与生活的场景,暗示佛法无处不在,日常生活即是修行。“释迦不先,弥勒不后”强调佛法平等,不论尊卑,皆可领悟。“妙用临机,如盘珠走”运用比喻,说明佛法之妙在于灵活应变,如同珠子在盘上自如滚动。“鼓腹笑复歌,面南看北斗”则描绘了禅者内心的自在与对宇宙自然的敬畏,鼓腹而笑,寓示心境豁达,面向南方,仰望北斗,寓意着顺应天道,超脱世俗。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禅意,体现了禅宗注重当下、随缘自在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