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到达黔中地区后所见的景象。首句"到此黔中尽"表达了诗人旅途的终点,接下来的"山巅两树存"则点出了环境的偏远和自然的坚韧。"香粳丛废寺"暗示了时光流逝,昔日的繁华已成遗迹,寺庙被稻田取代;"茅屋出孤村"进一步揭示了乡村的宁静与荒凉。
诗中的人声"华番杂"反映了当地多元的文化交融,既有汉族的"华",也有少数民族的"番",增添了地域特色。"虫声远近喧"以动衬静,远处近处的虫鸣声交织,更显环境的寂静与生机。
最后,诗人以马太史典故作结,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疑问:"如何马太史,犹未识昆仑"。这既是对地理知识的调侃,也寓含着对探索精神的赞美,暗示即使如马太史这样的学者,仍有未知的世界等待发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结尾,展现了黔中地区的独特风貌,以及诗人对知识边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