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稽首丛林无诤师,我因有诤落便宜。
问师无诤中三昧,笑指岩前没字碑。
这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歌,语言简洁而深刻。开篇“稽首丛林无诤师,我因有诤落便宜”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无诤和尚的尊敬之情,同时也透露了一种自知之明,对比出自己与师父之间的差距。
中间“问师无诤中三昧,笑指岩前没字碑”两句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询问无诤和尚关于禅定的境界,无诤和尚却不直接回答,而是以一副“没字碑”的形象来表达超然物外、无言之教的禅意。这既展现了禅宗强调直指心灵、超越语言文字的特点,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禅理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话和意象的巧妙运用,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提升的主题。诗人的笔触轻盈而不失深度,既展现了个人修行的体验,也映照出禅学中的高远理念。
不详
南宋诗人。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佛祖曾经几骂诃,却称无诤意云何。
寒山拾得哈哈笑,更有人痴似汝么。
波平烟霁晚风和,船到湖心水没窝。
凉绝不知三伏暑,醉酣齐唱八仙歌。
赏梅洞口怜和靖,种柳堤边忆老坡。
鱼钥他时如共直,好论旧事捲新荷。
双毂相催羊胛熟,三年方遂鲤湖游。
群仙笑问来何晚,世故相牵不自由。
昨梦回思聊尔尔,他时稍足便休休。
寄声岩下鹅冠子,丹灶何妨为我留。
闻道边头数万兵,倒戈归我我遗民。
处降失策国非国,清野无粮人食人。
关外数州城不猎,山阳孤戍草无春。
书生忧愤空头白,自有经纶社稷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