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延平(其三)

一木偏思大厦支,廿年慷慨屡兴师。

未能西北中原定,先向东南半壁窥。

忠孝难兼儿有恨,滇黔虽远节无亏。

祇今鹿耳潮声急,也似灵胥激愤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蔡国琳所作的《郑延平(其三)》。诗中以郑成功的事迹为背景,表达了对郑成功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

首联“一木偏思大厦支,廿年慷慨屡兴师”,以“一木”比喻郑成功个人的力量,虽微小却能支撑起国家的大厦,展现了他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同时,“廿年”和“屡兴师”则强调了郑成功在抗清复明事业中的长期坚持和多次征战,体现了他的坚韧不拔和英勇无畏。

颔联“未能西北中原定,先向东南半壁窥”,则表达了对郑成功未能完成统一全国大业的遗憾。这里“西北中原”象征着整个国家的统一,“东南半壁”则是指郑成功所控制的地区。这句诗既是对历史局限性的感慨,也是对郑成功未竟之志的惋惜。

颈联“忠孝难兼儿有恨,滇黔虽远节无亏”,进一步揭示了郑成功在忠君与尽孝之间的两难选择,以及他在远离家乡的滇黔之地仍坚守节操的决心。这里的“恨”既有对无法兼顾忠孝的遗憾,也有对未能实现更大抱负的不甘。

尾联“祇今鹿耳潮声急,也似灵胥激愤时”,以鹿耳山的潮声比作郑成功临终前的激愤心情,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融合,营造出一种悲壮而深沉的氛围。同时,这里也暗含了对郑成功精神的传承与怀念,即使时间流逝,郑成功的英雄事迹和精神仍然激励着后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郑成功生平事迹的回顾与反思,不仅表达了对这位民族英雄的崇高敬意,也寄托了对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的深切期盼。

收录诗词(31)

蔡国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郊晚步

残暑风袪淡若秋,苍茫向晚步优游。

东皋远火飞疏树,南浦归云拥渡舟。

拓落不嫌冰是骨,腾骧或望角生头。

康庄自听从容赴,捷径多应逊一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送夏宝成(其一)

东宁开辟著繁难,泽被番黎磐石安。

勉步后尘惭政拙,回思前日罄交欢。

无穷别意萦衷曲,不朽勋名在简端。

父老扳辕欲借寇,棠阴夹道姓名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次韵送夏宝成(其二)

相形遂尔判媸妍,共绾铜符海外天。

赤嵌山南看豹变,武峦城北望蝉联。

登龙谬许称同谱,附骥还思策短鞭。

漫诵西湖留别句,岩疆未易驻三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寒夜读书

青毡兀坐入寒更,左右图书拥百城。

较与儿时还有味,一灯风雨古人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