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缠枝牡丹》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以缠枝牡丹为题,描绘了牡丹的形态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垂萝引蔓结绸缪”,以垂下的藤蔓比喻缠绕的牡丹枝条,形象地描绘出牡丹枝叶繁茂、相互交织的景象。接着,“小作花王附玉楼”一句,将牡丹比拟为花中之王,附着于琼楼之上,既突出了牡丹的高贵地位,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不羡人前比飞燕,却来河畔会牵牛”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牡丹不同于其他花卉的个性。牡丹不追求在人前与轻盈的飞燕相比,而是选择与河边的牵牛花相会,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和谐的境界。
“缠绵意向双行起,宛转歌成四月愁”则进一步描绘了牡丹的情感世界。缠绵的意向如同情感的双行文字,缓缓流淌;而宛转的歌声,则在四月的季节里,蕴含着淡淡的忧愁,表现了牡丹在春日里的细腻情感体验。
最后,“姚魏名家零落尽,残脂断粉擅风流”两句,借牡丹与古代著名牡丹画家姚黄、魏紫的联系,表达了对牡丹艺术价值的肯定。同时,也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曾经辉煌的艺术家们已经凋零,唯有牡丹的残脂断粉依然风流,寓意着即使在衰败之中,牡丹仍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
整首诗通过对缠枝牡丹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牡丹的外在美,更深入挖掘了其内在的情感世界,以及与历史、文化的关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