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元日

淑景惊催,新符乍换,时光去也堂堂。

屏摇翠柏,湘帘日映山房。

昨宵今日人如旧,宜春彩笔署回廊。

难驱遣、流年暗数,何限沧桑。伊人天各一方。

只此心两地,与日俱长。

诗成无语,依稀想像总荒唐。

小立东风春又到,离人不改是愁肠。

更相看,梅花清瘦,做尽凄凉。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押[阳]韵

鉴赏

这首《高阳台·元日》由清代诗人冒禹书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开篇“淑景惊催,新符乍换”,以春天的美景和新年交替的场景起笔,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更迭。“屏摇翠柏,湘帘日映山房”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画面,翠柏摇曳,阳光透过湘帘洒在山房内,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接着,“昨宵今日人如旧,宜春彩笔署回廊”表达了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尽管人事依旧,但时光的流逝却让人感到岁月的无情。“难驱遣、流年暗数,何限沧桑”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时间流逝的无奈感,感叹世事变迁之大。

“伊人天各一方。只此心两地,与日俱长”这一段,诗人将情感聚焦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上,虽然两人相隔遥远,但彼此的心却始终相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情感只会越来越深。

“诗成无语,依稀想像总荒唐”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与想象之间的矛盾,即使心中有千言万语,却难以言表,只能在想象中寻求慰藉,但这种慰藉往往显得虚幻而不切实际。

“小立东风春又到,离人不改是愁肠”描绘了诗人独自站立在春风之中,虽然季节更替,但心中的愁绪却未曾改变,这愁肠仿佛成了永远无法治愈的伤痛。

最后,“更相看,梅花清瘦,做尽凄凉”以梅花的形象收尾,梅花的清瘦与凄凉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同时也寓意着即使在最寒冷的冬日,生命依然坚韧不屈,展现出一种坚韧而悲壮的美。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1)

冒禹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高阳台.发书后漫成

点点新愁,星星旧恨,鱼书封罢还思。

依稀记得,河桥握别之时。

细语殷勤曾有约,遥遥两地一心知。

梅花放、全凭驿使,仔细维持。

丹青虽是难工,只无聊相对,较胜些儿。

几番回首,形容未必复如斯。

极目天涯空有泪,个中消息不堪追。

望云山、孤城独眺,似醉犹痴。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押[支]韵

高阳台.月夜过旧游地

夜色溶溶,迷离一片,依然月到回廊。

数声邻笛,声声调入凄凉。

小阁帘深凝素影,恍疑人坐旧西厢。

频搔首、韶光浪掷,此际堪伤。几回梦绕离堂。

及今宵重过,转觉苍茫。

欲待去也,恁关心风景难忘。

倚遍阑干人独立,清光渐次逼虚窗。

忽无端、疏钟又动,幽兴偏长。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高阳台.春日得书

乍暖微寒,一天雨酿,黄鹂愁湿声声。

小楼静悄,萧然日坐愁城。

不为伤春多怅望,无聊偏觉意难平。

消磨尽、雄心壮志,空自悲鸣。欣逢双鲤堪凭。

记去时年月,往事分明。

几番欲展,见重重密印层层。

多少閒情萦旧恨,闷怀未了怕还增。

看光阴、年年虚度,却似浮萍。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满江红

去未经旬,恰早是、两年离别。

猛忆着、古寺桥东,叮咛难决。

老我岁华如伏骥,怜卿薄命同飘叶。

任楼头、柳色又青青,心常结。试春日,传柑节。

旧时恨,新愁叠。凭半幅鱼书,衷怀私泄。

一夜西风吹驿使,数声残角敲霜月。

总关心、情况两茫然,共谁说。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