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村居》由明代女诗人郭
娘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夜景图。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温馨与自然之美。
首句“卜筑编篱傍水滨”,开篇即点明了居住环境——靠近水边的小屋,周围以竹篱围护,营造出一种贴近自然、生活简朴的氛围。接着,“每逢良夕月初生”一句,将时间限定在月圆之夜,暗示了乡村生活的闲适与宁静,月光如洗,为夜晚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
“寒蛩向户偏同觉,宿鸟依帷不自惊”两句,通过寒蛩(蟋蟀)和宿鸟(栖息在巢中的鸟儿)对月光的敏感反应,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和谐。寒蛩似乎被月光照亮而更加活跃,宿鸟则在月光下安然入睡,没有一丝惊扰,生动地描绘了乡村夜晚的宁静与生命的和谐共处。
“江上湘娥愁暮竹,人间旅客赋秋蘅”两句,借用了湘妃竹和秋蘅(一种香草)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深沉思考。湘妃竹常与湘妃(古代传说中的湘水女神)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哀愁与美丽;秋蘅则代表了秋天的香气与生命力。这两句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
最后,“萧萧芦荻烟云外,况值天高露气清”两句,以芦荻(芦苇)在烟云之外轻轻摇曳的形象,描绘了一幅开阔而清新的画面。天高气清,露珠在晨光中闪烁,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宁静。整首诗通过对乡村夜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充满了诗意与哲学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