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左丞同郭主事循杨忠怀源

廷前封巨梃,驿后覆寒芦,立而射之伤其颅。

颅伤淋漓血被面,非君好杀臣好谏。

臣法法屡变,万死臣亦无馀憾,但愿臣言后不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忠诚与谏言的主题。诗中通过“廷前封巨梃,驿后覆寒芦”这样的开篇,营造了一种肃穆而又充满隐喻的氛围,仿佛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故事将充满挑战与牺牲。接着,“立而射之伤其颅”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谏言者面对权力时所可能遭遇的危险,同时也暗示了谏言者坚定的决心和勇气。

“颅伤淋漓血被面”,进一步渲染了谏言者在追求正义与真理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这种牺牲不仅仅是肉体上的痛苦,更是精神上的折磨。然而,诗人紧接着强调:“非君好杀臣好谏”,明确表达了对君主的尊重与对谏言者的敬意,同时也揭示了谏言者并非寻求暴力或杀戮,而是出于对国家、对君主的深切关怀与责任。

“臣法法屡变,万死臣亦无馀憾”,展现了谏言者对于变革的坚定信念和对于自身牺牲的无悔态度。这种超越生死的坚持,体现了对理想和原则的执着追求。最后,“但愿臣言后不验”一句,既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也是对君主能够明辨是非、采纳谏言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忠诚、谏言与牺牲的主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强烈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在权力与道义之间所面临的复杂抉择,以及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精神。

收录诗词(283)

严遂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 字:崧占(一作崧瞻)
  • 号:海珊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724

相关古诗词

郭参政绪

大军舍金齿,单骑抵南甸。

峻险不可登,斩棘绳鱼贯。

土官象舆迎,毒雾中胡旋。

擐甲环数重,从行者肉颤。

传檄渡金沙,革心革其面。

侵地既以归,降人亦以献。

冒死成奇功,功奇在不战。

易代始行赏,级一俸加半。

雨露良已赊,劳臣性命贱。

形式: 古风

武功伯徐有贞

可惜治河多上策,一生方术信阴阳。

负冤友竟忘周觊,病悸今犹笑霍光。

进举仓皇乾象验,掷鞭太息将星亡。

功名终始由曹石,金齿归閒岁月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于忠肃谦(其一)

狼山一溃帝尘蒙,千骑凭凌趁朔风。

定策饴甥惟卜贰,成功魏绛不和戎。

戒严久失边关险,备豫谁筹甲仗空。

若使此腔无热血,奉迎安得至南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于忠肃谦(其二)

大厦全凭一木支,欲加之罪究何辞。

蟒衣封贮贫如素,竹沥亲调宠太奇。

曾沮徐珵南渡议,未齐杨善北行赀。

东宫废立臣心苦,自有千秋汗简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