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观竞渡曲江

楝花角黍五色缕,一吊湘累作端午。

越人哀君楫迎汝,呼声动地汗流雨。

鱼虾走避无处所,小试勒兵吾有取。

楼船将军下潢浦,佽飞射士彍强弩。

大堤士女立如堵,乐事年年动荆楚。

却忆金明三月天,春风引出大龙船。

二十馀年成一梦,梦中犹记水鞦韆。

三军罢休各就舍,一江烟雨朱帘夜。

隐隐滩声细卷沙,沙浅滩平双鹭下。

形式: 古风

翻译

楝花飘落,五彩线缠绕角黍,我们以这传统习俗纪念湘累,庆祝端午节。
越地的人们悲痛地划桨迎接你,哭喊声震动天地,泪水如雨般流淌。
鱼虾慌忙逃避,无处藏身,我暂且展示武力,准备有所行动。
楼船将军率军抵达潢浦,勇士们拉满强劲的弓弩。
大堤上男女站立如墙,每年的节日庆典在荆楚之地热闹非凡。
回忆起金明的三月,春风中大龙船被推出水面。
二十多年过去,如同一场梦,梦中还能记得那水上的秋千。
战事已息,士兵们各自归家,夜晚的朱帘下,江面烟雨蒙蒙。
滩声微弱,细沙卷起,沙滩浅平,双鹭翩翩落下。

注释

楝花:楝树的花朵。
角黍:粽子的一种,用角叶包裹糯米。
湘累:指屈原,因在湘江投江而死。
越人:古代南方的居民,这里指楚地的人。
勒兵:指挥军队。
楼船将军:古代官职,此处可能指将领。
朱帘:红色的窗帘。
双鹭:两只白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观赏龙舟竞渡的热闹场景。开篇“楝花角黍五色缕,一吊湘累作端午”两句,生动地展示了当天的节日装饰和人们为庆祝这一传统佳节而准备的龙舟。

诗人通过“越人哀君楫迎汝,呼声动地汗流雨”这两句,表现了观众们的情感投入,以及他们对选手的鼓励和支持。竞渡不仅是体力与技巧的较量,也成为了民间情感的宣泄。

“鱼虾走避无处所,小试勒兵吾有取”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水面上龙舟激烈竞争的情景,以及诗人对这种比赛的自信和期待。

接下来的“楼船将军下潢浦,佽飞射士彍强弩”一段,通过对军队调动和箭术表演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盛大的节日气氛。诗中还透露出军事训练与民间娱乐相结合的文化特色。

“大堤士女立如堵,乐事年年动荆楚”两句,描写了观众们聚集在河堤上,像城墙一般坚固,同时也表现出他们对这一传统节日活动的喜悦与期待。

“却忆金明三月天,春风引出大龙船”一段,让人联想到过去某个端午节的美好记忆,那时的龙舟在春风中缓缓驶出,是那么地生动和美丽。

“二十馀年成一梦,梦中犹记水鞦韆”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以及那些美好时光在心中的烙印。这里的“二十馀年”,可能是指时间久远,而非真实的年数。

最后,“三军罢休各就舍,一江烟雨朱帘夜”和“隐隐滩声细卷沙,沙浅滩平双鹭下”两段,分别描绘了比赛结束后的宁静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相处。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一种节日活动结束后自然回复平静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端午竞渡场面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往昔美好记忆的怀念,展现了中国古代民间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

收录诗词(359)

朱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号:潜山居士
  • 籍贯:省事老
  • 生卒年:1097—1167

相关古诗词

蔡倅羔羊斋(其一)

有生不酿羔羊酒,无日不诵羔羊诗。

贤哉蔡子勇成癖,自励要如三代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题刘宪十君子轩

北极元轩气,受命惟尔独。

四方散子孙,万里异闽蜀。

戴谱六十一,岩谷无遗录。

段记三十九,冥搜出隐伏。

世若不尽见,谁为合其族。

儒林老丈人,与世谈无欲。

开轩延十君,跪坐进三沐。

高低列云来,新旧间伯叔。

团栾十家春,门户各清肃。

客至为卷帘,赞名问寒燠。

一见伯玉辈,遂使季子服。

我欲作竹史,就君求品目。

形式: 古风

题孙倅面山轩诗

举头直北看青山,低头直下觑黄卷。

黄卷辛勤有时厌,青山于人保不变。

山作主人我为客,主人看客长不倦。

今代风流漱石公,吏事直以儒雅缘。

一丘一壑在胸中,尘土污人聊举扇。

开门抆拭旧题傍,坐与乌龙通一线。

近因秋雨聘此君,更倚岁寒为外援。

贱子与世多背驰,只有青山存半面。

莫嫌剥啄时扣门,要是绨袍故人恋。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题校书图

我闻校书如扫尘,尘随帚去辄随有。

萤窗孤坐志不分,帝虎鲁鱼相可否。

榻上诸公富贵人,安能办此铅黄手。

绿柳啼莺耳畔春,翠袖弹丝眼前酒。

如何复窥蠹简尘,又借管城公作帚。

画史画名不画实,润色丹青传不朽。

我是瀛洲旧校书,挥汗磨铅胝两肘。

当时万一见此图,诸郎不免涎垂口。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