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辛丑大水》由宋代诗人曾丰创作,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洪水肆虐的情景,表达了对受灾民众深切的同情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诗的开头,诗人以“天公哀此生人苦”起笔,将天与人的关系巧妙地联系起来,形象地展现了天灾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接着,“潸然出涕洒下土”,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天公以情感,进一步强调了天灾的无情与悲壮。随后,诗人描述了连续五日五夜的暴雨导致土地成为河流,山川变形的景象,展现了洪水的威力和破坏力。
接下来,诗人转向对受灾民众的具体描绘:“何止人家水半扉,或压或溺遍处所。”通过“水半扉”、“或压或溺”等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洪水对人们生活空间的侵袭和破坏。紧接着,“居家老稚几为鱼,夜乘一叶投山坞。”这两句更是将灾难的残酷推向高潮,描绘了老人和儿童在洪水中的无助与恐惧,以及他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采取的极端措施。
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受灾地区可能逃脱灾难的希望,同时也对自身家园的安全产生了忧虑:“虽知此邦祸可免,颇念吾庐攲莫拄。”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既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也反映了他对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无力感的深刻体会。
最后,诗人提出了自己的愿望:“我愿天公且收涕,忧之反伤亦奚补。”表达了对天灾的无奈和对人类命运的深思。同时,诗人也寄希望于未来:“但令老眼开日月,苍生自然得安堵。”表达了对未来和平与安宁的向往,以及对人类社会自我恢复能力的信心。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生动,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灾难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关怀,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