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其二十九)

两间有安宅,安宅我所居。

四方有正路,正路我所如。

安宅固非小,正路岂其迂。

夫何当世人,而自与之疏。

安宅蔽草莽,蚩蚩莫之除。

正路塞荆棘,茫茫谁与锄。

执迷若不解,旁观但踟蹰。

此道真窅然,吾人当体诸。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朱诚泳的《感寓(其二十九)》,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感慨。诗中通过“安宅”和“正路”两个象征,揭示了人们对于安宁住所和正确道路的选择与忽视。

“两间有安宅,安宅我所居”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居住环境,暗示人们内心深处对平静生活的向往。然而,“四方有正路,正路我所如”则强调了道德或真理的道路,这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循的方向。诗人指出,尽管安宅看似重要,但不能因此偏离正道,这表明他倡导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坚守道德原则。

接下来,诗人批评了现实中的人们“而自与之疏”,即许多人未能意识到正道的重要性,反而被眼前的利益或困难所蒙蔽。“安宅蔽草莽”和“正路塞荆棘”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困境,暗示了社会上道德沦丧和阻碍重重的现象。

最后,诗人感叹“执迷若不解,旁观但踟蹰”,表达了对那些执迷不悟者的忧虑,以及旁观者面对问题时的犹豫和无能为力。他呼吁人们要深刻理解“此道真窅然”,即真理之路深远而难以触及,需要每个人亲身去体验和实践。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批判了社会上偏离正道的现象,倡导人们坚守道德,追求真理,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收录诗词(1301)

朱诚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寓(其三十)

公车有千乘,出则如云随。

所居能几何,焉用千乘为。

名马致千里,奔趋若星驰。

所守仅吾封,乘此将安之。

我尝陋周制,金玉岂其仪。

过奢诚易败,商车乃为宜。

汉皇征大宛,将士实乘危。

嗟嗟天马歌,徒为千载嗤。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感寓(其三十一)

吾闻有熊氏,古风始更张。

裹缠兼布革,上下易衣裳。

三代自有制,后来渐荒唐。

诡异骇群目,轻薄移四方。

锦章夺天巧,罗衣斗时装。

广袖全疋帛,长裙欲飞扬。

服妖古所忌,不衷真不祥。

城中苟知禁,天下当循常。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感寓(其三十二)

吾闻古圣君,而惟饭土簋。

仲尼大圣人,饮蔬食饮水。

箪瓢困颜氏,至乐谁能拟。

曾参亦可人,恒饥宁愿仕。

嗟嗟后世人,口腹斗珍美。

万钱充一箸,豪奢浩无纪。

烹羔宰肥牛,杯盘动盈几。

太仓日五升,何如安汝止。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感寓(其三十三)

仪狄昔为酒,大禹乃绝之。

维狂鉴周诰,抑戒惩卫诗。

岂惟戕性命,抑且丧威仪。

一语苟不合,兵刃手所持。

不见夏之桀,昏默沈酒池。

不见隋之炀,口不离酒卮。

二君今已矣,后世尤多迷。

亡身更亡国,智者应自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