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秋色映琅玕,青青共岁寒。
过庭山月白,留影易栖鸾。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琅玕(一种美玉,此处代指竹子)在秋色中显得更加清翠,与寒冬季节的冷峻相映成趣。"过庭山月白"描绘了月光洒在庭院和竹林中的景象,明亮而静谧,犹如银色的画卷。"留影易栖鸾"则借竹影暗示高洁之士的品格,如同凤凰(鸾)择木而栖,寓言贤者择佳境而居。整体上,诗人通过墨竹的形象,寄寓了对高雅品性的赞美和对清幽生活的向往。
不详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双雀睡方浓,桃花笑暖风。
休惊春梦断,长在綵云中。
花鸟最娱人,良工笔更真。
双栖无限思,长占一枝春。
平川开远景,倦客忆先庐。
数里閒云在,东风过雨初。
窈窕川谷静,苍茫云树深。
十年岐路者,一片故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