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多惊本为好毛衣,只赖人怜始却归。
众鸟自知颜色减,妒他偏向眼前飞。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画面,通过对比和巧妙的设问,将自然界中鸟儿的行为与人世间的情感相联系,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多惊本为好毛衣,"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山鹊羽毛之美好的赞赏,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惋惜,因为这些美丽的东西往往被人们捕捉,用以装饰自己。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剥夺,也反映出人类对美好事物占有欲望的一种批评。
"只赖人怜始却归。" 这里“人怜”指的是人的怜悯之心,即人们对于这些山鹊可能产生的同情和怜悯。当人们开始怜悯这些鸟儿时,它们才得以返回自然界。这句诗不仅表现了对动物本能的尊重,也反映出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
"众鸟自知颜色减,妒他偏向眼前飞。"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其他鸟儿因为自己的羽毛失去了原有的光彩而感到羡慕,于是它们飞向诗人眼前的山鹊,仿佛在嫉妒这只鸟儿独特的美丽。这既是对自然界中生物间竞争和比较心理的描绘,也隐喻了人类社会中的攀比心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山鹊这一形象,以生动的情境和深刻的思想,揭示了人与自然、物质欲望与怜悯情怀之间复杂的关系。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醉日昔闻都下酒,何如今喜折新茶。
不堪病渴仍多虑,好向灉湖便出家。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甲子今重数,生涯只自怜。
殷勤元日日,欹午又明年。
昨日登班缀柏台,更惭起草属微才。
锦窠不是寻常锦,兼向丘迟夺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