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词展现了对谭胜仲高尚品德与深厚学问的深切缅怀。首句“时论归清德”,赞扬了谭胜仲在当时社会舆论中的崇高道德品质,暗示其人格魅力和影响力之大。接着“耽书到白头”一句,描绘了谭胜仲一生热爱读书,直至年老仍不辍的情景,体现了其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对学问的深厚感情。
“士应知己用,人岂法家流”两句,表达了对谭胜仲作为士人的高度评价,认为他应当得到知遇之恩,施展才华,而不是像法家那样拘泥于规则,强调了谭胜仲作为士人的独特价值和理想追求。
“骨瘦凌孤鹤,诗豪压万牛”运用比喻手法,将谭胜仲的文采比作孤鹤之骨的坚韧,以及诗歌创作的豪迈,仿佛能压倒万牛,形象地展示了谭胜仲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和影响力。
最后,“悲看耆旧传,谁复继前修”表达了对谭胜仲去世的哀悼之情,并对后世能否有人继承他的优秀品质和成就表示担忧,体现了对逝者贡献的深刻认识和对传承精神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不仅赞颂了谭胜仲的个人品质和学术成就,也反映了对文化传承和社会风气的关切,是一首情感丰富、寓意深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