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瑶岛仙庐图

渺渺晴山路更幽,茸茸瑶草几春秋。

岩栖自昔推巢父,学种于今说故侯。

云物岂因时序换,鹿麛不共世尘浮。

溪头蓦有寻真客,期向天台汗漫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林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悠长。首句“渺渺晴山路更幽”,以晴朗的天气为背景,山路显得更加深邃幽静,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茸茸瑶草几春秋”一句,将视线转向了山间生长的瑶草,它们在岁月的流转中静静地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

“岩栖自昔推巢父,学种于今说故侯”两句,借用了古代隐士巢父和历史人物的故事,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贤者的追忆。巢父是传说中的隐士,以岩穴为居所;而“故侯”则泛指历史上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通过“学种”这一行为,暗示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与对当下生活的反思。

“云物岂因时序换,鹿麛不共世尘浮”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云彩和鹿崽作为自然界中的元素,它们的存在似乎不受时间与世俗的影响,展现出一种超脱与纯净。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纯净与自由的向往。

最后,“溪头蓦有寻真客,期向天台汗漫游”描绘了一个偶然的发现者,他可能是一位寻求真理或精神寄托的旅人,计划前往传说中的天台山进行一次心灵之旅。这一句不仅增添了故事性,也暗示了诗歌的主题——探索内心的深处,追求精神上的超越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追求,以及对历史与传统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17)

邓文原(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匪石,人称素履先生,又因绵州古属巴西郡,人称为“邓巴西”。其父早年避兵入杭,遂迁寓浙江杭州,或称杭州人。历官江浙儒学提举、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监祭酒、翰林侍讲学士,卒谥文肃。其政绩卓著,为一代廉吏,其文章出众,也堪称元初文坛泰斗,《元史》有传。著述有《巴西文集》、《内制集》、《素履斋稿》等

  • 字:善之
  • 籍贯:绵州(今四川绵阳)
  • 生卒年:公元1258年至1328年

相关古诗词

陆探微层峦曲坞图

勾吴山水素称奇,个里神工已得之。

山翠却从林外出,水深常绕屋东澌。

鸡鸣竹里人何处?犬护柴门客正炊。

一段风烟谁会得,避秦当日自相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吴道玄五云楼阁图

观阁嵯峨起日边,春云叆叇倚层巅。

天低青海一杯水,山落齐州九点烟。

百尺长松神阙外,千秋灵柏古坛前。

遨游尽是蓬山侣,瑶草金芝不记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王维高本辋川图

辋口风烟春日迟,浅沙深渚带东菑。

红杏花开翔白鹤,绿杨丝袅逗黄鹂。

山云寂寂入寒竹,野露瀼瀼裛嫩葵。

谁似右丞清绝处,千秋一士更何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王维秋林晚岫图

千峰凝翠宛神州,中有仙翁寤寐游。

林麓渐看红叶暮,风烟俄入野塘秋。

摇摇小艇寻溪转,寂寂双扉向晚投。

我欲探幽未能去,画中真境许谁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