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谦侍者还乡省亲

有句无句藤倚树,铁壁银山没回互。

三千里外面尊堂,一毫头上全体露。

睦州谩说编蒲屡,新丰卖峭不归去。

今人不比昔时人,出门便是还乡路。

形式: 古风

翻译

藤蔓缠绕在树上,坚固如铁的墙壁与银色山峰相互掩映。
身处千里之外的家乡,一丝一毫的思念都清晰可见。
睦州的人们徒然说着编蒲草的旧事,新丰的峭壁不再是我归乡的去处。
如今的人们已非往昔,出门在外仿佛就是回家的路。

注释

藤:攀附植物。
倚:依靠。
铁壁:坚固的墙壁。
银山:比喻银色的山峰。
没回互:相互掩映。
尊堂:对父母的敬称。
毫:丝毫。
全体:全部。
露:显现。
睦州:地名。
编蒲:编织蒲草。
屡:多次。
新丰:地名。
峭:陡峭。
归去:回去。
今人:现在的人。
昔时:过去。
出门:外出。
还乡路:回家的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崇岳所作的《送谦侍者还乡省亲》。诗人以藤树为喻,描绘了谦侍者即将踏上归乡之路的情景。"有句无句藤倚树"暗示侍者的言语虽少,但情感深厚如藤缠树般紧密;"铁壁银山没回互"则形容道路艰险,如同铁壁银山难以穿越。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侍者远方省亲的牵挂,"三千里外面尊堂",以及对其能否顺利回家的担忧。

"一毫头上全体露"可能寓意侍者内心对家乡的思念和期待,如同头上的一丝白发显露出全部的情感。接下来两句"睦州谩说编蒲屡,新丰卖峭不归去",通过睦州编蒲草的典故和新丰买峭的意象,表达了对侍者旅途劳顿和归心似箭的描绘。

最后两句"今人不比昔时人,出门便是还乡路",揭示出时代变迁和个人心境的对比,暗示侍者此行虽然艰难,但毕竟离家之路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实实在在的归途。整首诗寓情于景,富有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侍者的深深祝福与关怀。

收录诗词(250)

释崇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三二~一二○二),俗姓吴。二十三岁受戒於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於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於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历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乾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於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隐,命为首座。不久出世於平江府阳山澄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为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隐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众。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

  • 号:松源
  • 籍贯:处州龙泉(今属浙江)

相关古诗词

能仁光睦长老画师顶相请赞

恣拍盲性,用劈胸拳。

并荡三玄三要,管甚栗棘金圈。

渠侬已是灭胡种,不知将底付儿孙。

形式:

颂古二十五首(其二十五)

莫莫,拈出一条断贯索。

任从我佛及众生,撩天鼻孔都穿却。

形式: 偈颂 押[药]韵

颂古二十五首(其二十一)

百丈狸奴面,沩山鬼眼睛。

见人空解笑,弄物不知名。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颂古二十五首(其二十)

出水何如未出水,莲花荷叶有来由。

定光金地遥招手,智者江陵暗点头。

形式: 偈颂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