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鲁元翰少卿知卫州

冗士无处著,寄身范公园。

桃李忽成阴,荠麦秀已繁。

闭门春昼永,惟有黄蜂喧。

谁人肯携酒,共醉榆柳村。

髯卿独何者,一月三到门。

我不往拜之,髯来意弥敦。

堂堂元老后,亹亹仁人言。

忆在钱塘岁,情好均弟昆。

时于冰雪中,笑语作春温。

欲饮径相觅,夜开丛竹轩。

搜寻到箧笥,鲊醢无复存。

每愧烟火中,玉腕亲炮燔。

别来今几何,相对如梦魂。

告我当北渡,新诗侑清樽。

坡陀太行麓,汹涌黄河翻。

仕宦非不遇,王畿西北垣。

斯民如鱼耳,见网则惊奔。

皎皎千丈清,不如尺水浑。

刑政虽首务,念当养其源。

一闻襦裤音,盗贼安足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多余的人无处容身,寄居在范公园。
桃树李树忽然绿荫浓密,荠菜麦苗茂盛繁生。
闭门静待春日漫长,只有黄蜂的喧闹声。
谁能携带美酒,共醉于榆柳掩映的村庄。
胡须先生为何频繁来访,一个月来了三次门。
我不去拜访他,但他来访的热情更甚。
他是堂堂元老之后,言辞充满仁爱。
回忆在钱塘的日子,我们情谊深厚如同兄弟。
那时在寒冬中,笑声和话语温暖如春。
想喝酒就直接来找我,夜晚打开竹林小屋。
寻找食物,但腌鱼早已不在。
常感愧疚,在烟火人间亲手炮制食物。
分别已有多久,相见恍如梦境。
告诉我你即将北渡,新诗伴着清酒。
太行山脚下起伏不平,黄河波涛汹涌。
仕途并非不顺,我在京城西北任职。
百姓如鱼,见到渔网便惊慌逃窜。
清澈千丈的江河,不如一尺浑水深沉。
虽然刑法政务重要,但应滋养源头。
听到百姓衣食之声,盗贼之事不足论。

注释

冗士:多余的人。
范公园:公园名。
桃李:桃树李树。
荠麦:荠菜和小麦。
黄蜂:蜜蜂。
喧:喧闹。
榆柳村:乡村名。
髯卿:对胡须先生的尊称。
弥敦:更加强烈。
元老:德高望重的人。
亹亹:勤勉的样子。
情好:感情深厚。
弟昆:弟弟和兄长。
冰雪中:寒冬。
笑语:笑声和话语。
丛竹轩:竹林小屋。
箧笥:箱子。
鲊醢:腌鱼。
烟火中:日常生活中。
玉腕:洁白的手腕。
别来:分别以来。
梦魂:梦境般的思念。
北渡:向北渡过。
清樽:清酒。
坡陀:起伏不平。
汹涌:波涛汹涌。
仕宦:官职。
王畿:京城。
斯民:这些百姓。
鱼耳:比喻百姓。
皎皎:明亮。
尺水浑:一尺浑水。
刑政:刑法政务。
养其源:滋养源头。
襦裤音:百姓衣食的声音。
盗贼:盗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田园生活和对友情的深切怀念。开篇“冗士无处著,寄身范公园”表明诗人暂时寄居在某个地方的园林之中,环境优美但又带有一丝游子无定所的感慨。“桃李忽成阴,荠麦秀已繁”则写出了春天景色,桃李树荫浓密,荠麦长势喜人,这些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让诗人的心情得以舒展。

“闭门春昼永,惟有黄蜂喧”描绘了一种幽静与安逸的情境。春日长久,诗人选择了闭门谢客,只剩下黄蜂在花间飞舞鸣叫,为这宁静的空间增添了一份生动。

“谁人肯携酒,共醉榆柳村”表现出诗人对友情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诗人希望有知音者能够携酒一同在榆柳丛生的乡村中尽情欢乐。

“髯卿独何者,一月三到门”则转折出一种温馨的情谊。髯卿,可能是诗人朋友的名字或别称,这位朋友关心诗人,一月之内三次拜访,表达了一种深厚的情意。

“我不往拜之,髯来意弥敦”诗人虽然没有回访,却感受到朋友情谊的真挚和温暖。这种友情让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喜悦。

“堂堂元老后,亹亹仁人言”可能是在赞美这位朋友或是其他长者,他们的话语都是那么有智慧又充满了仁爱。

“忆在钱塘岁,情好均弟昆”诗人回想起在钱塘(今浙江杭州一带)度过的时光,那时与兄弟般的朋友相处的情谊依旧温馨如初。

“时于冰雪中,笑语作春温”即使是在寒冷的冬日里,与知己的欢笑也能让心灵感到温暖如同春天。

“欲饮径相觅,夜开丛竹轩”诗人希望能够与朋友共享美酒,但因物资匮乏,只得在夜晚打开竹制的酒柜寻找剩余的美酒。

“搜寻到箧笥,鲊醢无复存”箧笥即古代储藏食物或其他物品的地方。这里表明诗人翻箱倒箧地寻找,却发现连鲊鱼和醋都已经没有剩余,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也透露出了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每愧烟火中,玉腕亲炮燔”诗人对于自己曾经亲自动手烹饪食物而感到羞愧,这里可能是在提及往昔生活中的某个细节,也是对友情的一种怀念和赞美。

“别来今几何,相对如梦魂”时间飞逝,与朋友的分别就像做梦一样,让人难以忘怀。

“告我当北渡,新诗侑清樽”诗人提及自己即将北行渡河,这或许是因为仕途上的变动。同时他也期待着能够继续创作新的诗篇,以此来纪念和朋友之间的情谊。

“坡陀太行麓,汹涌黄河翻”这里描述了黄河的壮观景象,水势汹涌,大有气势,这可能是诗人北渡时亲眼所见的自然景色。

“仕宦非不遇,王畿西北垣”仕宦指的是官场生活,诗人虽然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但仍旧感叹世事如梦,如同王畿(古代边塞)一般,看似坚固实际容易崩塌。

“斯民如鱼耳,见网则惊奔”这里以比喻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民众处境的同情。民众就像是水中的鱼,一旦看到捕捉他们的网,就会惊慌失措地逃跑,这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皎皎千丈清,不如尺水浑”这两句诗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虽然大江大海波涛汹涌,但诗人更喜欢那小溪流水清澈而平静,这种比较可能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

“刑政虽首务,念当养其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即使执法是治国的头等大事,但更应注重的是培养和保护人民,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闻襦裤音,盗贼安足论”这里“襦裤音”可能指的是边塞军旅的警报声。诗人表示,只要听到这种声音,盗贼就能安静不动地讨论自己的安全,这反映出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否,对于民众生活有着直接影响。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田园生活的描绘,以及对朋友情谊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于平静、友爱以及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淡泊态度。在文辞上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等,使得全诗流畅自然,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子由送蒋夔赴代州学官

功利争先变法初,典型独守老成馀。

穷人未信诗能尔,倚市悬知绣不如。

代北诸生渐狂简,床头杂说为爬梳。

归来问雁吾何敢,疾世王符解著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宿州次韵刘泾

我欲归休瑟渐希,舞雩何日著春衣。

多情白发三千丈,无用苍皮四十围。

晚觉文章真小技,早知富贵有危机。

为君垂涕君知否?千古华亭鹤自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徐州送交代仲达少卿

此身无用且东来,赖有江山慰不才。

旧尹未嫌衰废久,清樽犹许再三开。

满城遗爱知谁继,极目扁舟挽不回。

归去青云还记否,交游胜绝古城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孔密州五绝(其一)见邸家园留题

大旆传闻载酒过,小诗未忍著砖磨。

阳关三叠君须秘,除却胶西不解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