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含虚洞的奇遇与感慨。首句“扪萝攀蹬步欹危”,生动地展现了攀登过程中的艰难与险峻,通过“扪萝”和“攀蹬”的动作,以及“步欹危”的形容,营造出一种步步惊心的氛围。接着,“历览幽岩骇怪奇”一句,点明了洞中景色的奇异与神秘,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深藏于山岩之下的未知世界。
“泉石膏肓传亦久,神仙窟宅到何迟”两句,既表达了对古代传说中关于含虚洞的久远传闻的赞叹,也流露出对未能早些亲临此地的遗憾。这里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相结合,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
“真人鹿引非无路,洞府龙升自有时”则进一步深化了对含虚洞的神秘想象。通过“真人鹿引”与“洞府龙升”的意象,不仅描绘了洞中可能存在的超凡脱俗之境,也暗示了某种命运或时机的安排,使得这一神秘之地得以存在并吸引着探寻者。
最后,“但觉尘缘挹绝景,踌躇落笔愧题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绝美景色时的复杂心情。一方面,他为能够亲眼目睹这等仙境而感到庆幸;另一方面,又因自己的文字难以完全传达这份震撼而感到惭愧。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使得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触及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深刻联系。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含虚洞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神秘传说的向往,以及对自身能力有限的谦逊态度,是一首富有哲思与美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