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由明代诗人谢晋所作,题为《送呆上人住杭皋亭山寺》。诗中描绘了呆上人即将前往杭州皋亭山寺的场景,充满了对这位僧人的赞美与祝福。
首句“才看白下驻幡幢”,以“白下”点出地点,暗示呆上人从某地出发,而“幡幢”则象征着僧侣出行时的标志物,形象地展示了呆上人离开的仪式感。接着,“又见浮杯渡浙江”一句,通过“浮杯”这一细节,生动描绘了呆上人乘船过江的情景,展现了其旅程的动态与壮阔。
“山峙皋亭清有几,师如荆玉美无双”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皋亭山比作巍峨的山峰,同时赞美呆上人如同珍贵的荆玉,不仅外表光华,更内蕴深邃,表达了对呆上人高尚品德和卓越智慧的高度评价。
“岩前虎伏晨听法,池上龙游夕受降”描绘了呆上人在山寺修行的生活情景,岩前虎伏象征着静心聆听佛法,池上龙游则寓意着在夜晚接受教诲,这两句既体现了呆上人修行的虔诚与专注,也暗示了山寺环境的幽静与祥和。
最后,“闻说杨梅味偏胜,筠笼满摘寄吟窗”两句,以杨梅作为小插曲,不仅增添了生活气息,也寓意着呆上人将带着山寺的清新与美好,寄予远方的朋友或读者,传递着禅意与祝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呆上人高尚的人格魅力,也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佛法的崇敬之情,是一首充满禅意与人文关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