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东征从军行(其三)》由明代诗人区大相创作,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展现了战争背景下的复杂情感与坚定意志。
首句“申胥哭秦庭,其志在存楚”,借用了楚国大夫申包胥在秦国庭中痛哭的历史故事,表达了对国家存亡的深切忧虑和忠诚。接着,“庾信哀江南,亡臣困羁旅”则以庾信流寓他乡、哀叹故国之情感人至深,进一步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流离失所与悲凉。
“吴子时卧薪,报仇不遑处”引用了吴王夫差卧薪尝胆、发誓复仇的故事,表现了主人公面对强敌时不屈不挠的决心。“越人未返国,妻妾为囚虏”则通过对比越国的战败与被俘,强调了战争的残酷与破坏性。
“此邦久宴安,那能免侵侮”揭示了长期的和平生活一旦遭遇战争,人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与痛苦。“宗庙见焚燬,臣主窜草莽”描述了战争中文明与秩序的崩溃,以及统治者与臣民的流离失所。
“今我整义旗,遥遥涉疆土”表明了主人公作为军队领袖,决心挺身而出,维护正义与国家尊严。“岂不惮远役,王事怀靡盬”表达了对远征的恐惧与对国家责任的深刻理解。“晨征犯风雾,夜宿无室宇”描绘了征战的艰苦与危险,以及将士们在恶劣条件下的坚持。
“三军久暴露,饥寒亦已屡”强调了战争对士兵身体与精神的双重考验。“问罪宁尔邦,除残报明主”表达了对战争目的的明确,即为了惩罚敌人,保护国家,向君主报效。“嗟尔远道人,安知我勤苦”则以一种宽广的胸怀,对远方的读者或战友表示理解与同情,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东征从军行(其三)》不仅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艰辛,更蕴含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对正义事业的执着追求。区大相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与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士子在国家危难时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