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钱载所作的《白云观》,表达了诗人对南宗佛教思想的追寻以及对道家生活的向往。首句“岂为南宗别”,表明诗人并非单纯为了告别南宗而去寻找新的哲理归宿;“重寻大极墟”则暗示他对于宇宙本源或至高境界的探索。
接下来,“先生蓑好在”中的“先生”可能指的是道家的隐士,诗人赞赏他们的简朴生活态度,穿着蓑衣的生活方式依然令他欣赏。“止杀语何如?”则是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反对杀戮理念的询问,流露出诗人对和平与道德的追求。
“柏子微风际,梅花细雨余”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柏树在微风中摇曳,梅花在细雨后更显清新,寓含着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的亲近。
最后两句“十年登阁意,只益鬓毛疏”,诗人感慨十年来在阁楼中思索,岁月流逝,自己的头发却愈发稀疏,这不仅是对时光荏苒的感叹,也是对自己内心追求的沉思,表达了诗人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望以及岁月催人老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寓哲理于自然之中,体现了钱载清雅脱俗的诗风和个人的修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