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馆有前岁赴举时题字处作(其一)

羁旅关东来献书,还曾题柱宿匡庐。

自知不及相如健,重到曾无驾驷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的《张三馆有前岁赴举时题字处作》(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张三馆在关东为献书而行,途中曾住宿于庐山(即匡庐),表达了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感慨。

首句“羁旅关东来献书”,点明了张三馆的行程目的——为了献书而远赴关东。这里的“羁旅”二字,既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诗人可能背井离乡、独自一人的情境。

次句“还曾题柱宿匡庐”,则转而描述了张三馆在庐山的住宿经历。庐山,作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游之地,这里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是文人雅士寄情山水、抒发情怀的地方。“题柱”典出《汉书·苏武传》,原指苏武被匈奴扣留期间,在匈奴使臣的柱子上题诗以表心志。此处借指张三馆在庐山住宿时,或许也有感而发,留下了文字的痕迹,寄托了他内心的情感。

后两句“自知不及相如健,重到曾无驾驷车”,则是诗人刘敞对张三馆行为的评价与感慨。通过对比,诗人指出张三馆虽然有献书的壮志,但与汉代才子司马相如相比,体力和行动力显然有所不及。同时,“重到曾无驾驷车”一句,暗含了对张三馆再次回到庐山时,没有豪华的交通工具,只能步行或乘坐简陋车辆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艰辛与朴素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张三馆献书之旅的艰辛与执着,以及诗人对其行为的深刻理解与感慨。诗中蕴含着对理想追求的坚韧精神和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理想的思考。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张三馆有前岁赴举时题字处作(其二)

暂怀印绶过家庭,车马骖驔去路轻。

自为綵衣生意气,敢将昼锦比光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和张景纯初置馆中

张也湖海士,心与迹并真。

语默或不常,时以为狂人。

蹉跎太仓史,奔走京华尘。

颇如丧家狗,累累敝精神。

虽游公卿间,望绝要路津。

感激自上书,生当致青云。

天光回日月,圣泽熙阳春。

禁林给笔札,中府紬典坟。

群玉连帝居,东壁临北辰。

飞腾怪清切,寓直怀珍群。

慷慨气益遒,咏歌思逾新。

昔贤稽古力,利禄不足云。

登瀛以为荣,襆被宁厌频。

君乃鸾凤姿,方当极逢辰。

岂若杨执戟,白头专校文。

形式: 古风

松子岭

鹿儿峡未尽,松子岭相望。

走险暇扫荫,摩空愁乱行。

霜增头皓白,尘变马晒黄。

不作还乡意,羁人应断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壶公祠大树

壶公飞升向千岁,兹树悬壶今尚在。

繁根郁屈蟠蛟龙,冗干呺嚎作天籁。

樛枝入土又旁出,四面童童若车盖。

大钧播物信容易,父老相传谩惊骇。

孔明庙前千丈柏,老子庭中左纽桧。

天资正直本当寿,地养坚强自宜大。

嗟尔朽质名弗闻,虽能所生世何赖。

雷霆不及斤斧遗,但恐狐狸假为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