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雏掌上玉娉婷,拂晓呕哑语到明。
今日乱山孤枕上,耳边忽似有啼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又感伤的画面。"三雏掌上玉娉婷",形象生动地写出孩子幼小可爱,如同掌中明珠般娇嫩,让人想起他们的天真无邪和母亲的呵护。"拂晓呕哑语到明",描述了孩子们清晨时分的呢喃细语,直到天明,体现出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宁静。
然而,到了"今日乱山孤枕上",诗人的情感转向了离愁别绪。他独自一人在乱山之中,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耳边仿佛又回荡着孩子们的啼笑声。这种对比,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亲子间的亲密情感,以及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怀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
不详
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
风吹蛮雨滴芭蕉,杵臼敲残夜寂寥。
留得孤灯床榻畔,思明州里过元宵。
手捧槟榔染蛤灰,峒中妇女趁墟来。
蓬头赤脚无铅粉,只有风吹锦带开。
鹿酒香浓犬彘肥,黄茅冈上纸钱飞。
一声鼓绝长鎗立,又是蛮巫祭鬼归。
毒虫含弩满汀沙,荒草深眠十丈蛇。
遥望天边红似火,瘴云飞落木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