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银城遮不尽淮山,许事何缘便达天。
谁遣诗人强饶舌,和山失却忽苍然。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登高望远之景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内心的情感流露。首先,“银城遮不尽淮山”一句,以“银城”比喻诗人的所在之地,用“遮不尽”形容淮山连绵不断,展示了诗人面对广阔景致时的敬畏之心。接着,“许事何缘便达天”则是说即使是微小的事情,也能通过这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轻易地通达于天。这两句交织出了一种超脱尘世,达到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下面两句“谁遣诗人强饶舌,和山失却忽苍然”则转向对诗人的自省。诗人在大自然面前感到自己的言语渺小,不敢随便开口。这不仅是谦虚之词,更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宏大景象时的敬畏与谨慎。
整体来说,这段诗句通过诗人的视角和内心感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无限赞叹之情,以及在面对自然时所体现出的深刻哲理。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天惜淮山不惜银,浑银砌起一长城。
淮山裹在银城里,半出诸峰越样青。
一麾来此恰三年,到得终更分外难。
老眼看灯浑作晕,愁心得酒不成欢。
南海人从东海归,新诗到日恰梅时。
撚梅细比新诗看,未必梅花瘦似诗。
一别姑苏江上台,绿波碧草恨悠哉。
忽然两袖珠玑满,割取三吴风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