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从侄瑛幼孤学道龙虎山自伤不能鞠携述祖德以勉之

煌煌玄冑,家越徙鄞。隐道閟躬,三世养真。

是生祥符,观光绩文。占籍浚仪,佐邑孔勤。

粤有光禄,亦奉于越。聿魁开封,老守于括。

少保恂恂,卑退静阅。太保灵承,逃难乘筏。

大耋韬明,闾里胥洽。笃生卫公,乔柯茂丰。

敦让诒则,摄狱自公。绝蔓秉仁,千人著功。

冥报氤氲,维垣锡崇。于赫少傅,受学族祖。

习绎典谟,正献同宇。正献首科,少傅踵举。

复师以研,繄我族父。昭穆会稽,非宗畴谱。

同源迢迢,宴堂是叙。相臣嫉忠,同党同锢。

正学勃兴,象山武夷。相继登朝,奉常羽仪。

维我少傅,抱其魁奇。曰:经武有本,日用不疲。

绝币罢书,感励孜孜。乃登东观,乃佐宰司。

岁为阉茂,正肃冠廷。正献休休,少傅绳绳。

载史纂谟,致事以行。少傅作程,均赢纪经。

翼翼京邑,十载敉宁。憬彼介狄,回戈指淮。

铁驷豗喧,为厉之阶。公在宥密,展诚弼谐。

悉卒宵征,拉其妖霾。总戎辅京,秉纛受齐。

奸沈于渊,公归在里。徵彼寿俊,悬车告止。

三启公府,永楚赐履。复荒于齐,终越以祀。

冢子庐陵,克谨其承。曰惟瑞安,俭不近名。

生我俊兄,志学蜚英。上试铨曹,计偕荐膺。

余年尚孩,企焉战兢。女纪既蒙,讫箓更符。

匪曰愚智,阨穷同途。火焚高闳,戚戚告瘏。

不敏其芸,莫植其居。泯奄长夜,衋然永徂。

念子之稚,孔薿孔朗。不宁以糊,俾游泬荒。

我虽异途,与汝同情。无为夸淫,无溺燕朋。

壹尔气神,履冰奉盈。我宗匪微,德芬匪沬。

来者之荣,逝者之戒。沾沾怀新,不究其败。

鉴彼太素,曷其有坏。述我祖德,送尔言迈。

匪穷咏歌,申以用诫。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袁桷所作的《再从侄瑛幼孤学道龙虎山自伤不能鞠携述祖德以勉之》,展现了对家族历史的深情回顾和对后辈的殷切期望。诗中不仅描绘了家族的兴衰历程,也蕴含了对道德修养、家族传承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头“煌煌玄冑,家越徙鄞”,描述了家族的辉煌历史和迁徙的背景。接着,“隐道閟躬,三世养真”表明了家族成员追求精神世界的深邃与纯净。随后,诗人通过一系列家族人物的生平事迹,如光禄、少保、太保等,展现了家族成员在不同领域中的贡献与成就,以及他们高尚的品德和智慧。

“绝蔓秉仁,千人著功”强调了家族成员在社会中的仁爱与贡献。接下来,“冥报氤氲,维垣锡崇”表达了对家族成员善行的回报与荣誉的期待。诗中还提到了家族的教育传统,如“受学族祖,习绎典谟”,以及家族成员在学术上的成就,如“正献首科,少傅踵举”。

“相臣嫉忠,同党同锢”反映了家族成员在政治上的遭遇,而“正学勃兴,象山武夷”则展示了他们在学术领域的活跃与贡献。最后,诗中通过描述家族成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贡献与影响,如“载史纂谟,致事以行”,以及对后辈的期望,如“无为夸淫,无溺燕朋”,表达了对家族传统的坚守与对后人的教诲。

整首诗通过对家族历史的回顾,展现了家族成员的高尚品质、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同时也传递了对后辈的期望与教导,体现了深厚的家庭情感和对家族未来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330)

袁桷(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字:伯长
  • 号:清容居士
  • 籍贯:庆元路鄞县
  • 生卒年:1266—1327

相关古诗词

舟中杂咏十首(其一)

好花避车尘,飞入黄河洗。

河流政茫茫,一去不得底。

纳污有至道,胡为爱清泚。

念兹物理深,玄籥从此启。

形式: 古风 押[荠]韵

舟中杂咏十首(其二)

飞雁翔南云,辟就端有得。

旧年春风归,雪花大如席。

阴阳眇难窥,造物司其职。

慎勿事炎凉,来往任行役。

形式: 古风

舟中杂咏十首(其三)

道逢射生船,有鹤驯且臞。

青丝闭其目,病翼寒萧疏。

皋禽九天来,此岂真吾徒。

独怜羽毛似,盘桓为长吁。

形式: 古风

舟中杂咏十首(其四)

家奴拾枯草,走兔来相亲。

生来不识兔,却立惊其神。

行人笑彼拙,归来始嚬呻。

乃知特幸脱,未信吾奴仁。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