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月坐》,是明代学者陈献章所作。诗人通过描绘月光穿过深林,照射到静坐的人身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林深月到迟"形象地展示了月色在夜晚穿透繁茂树林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静谧和对自然的深深喜爱。
"爱月坐成痴"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痴迷,他沉浸在月色中,仿佛忘记了时间,达到了忘我的境地。接下来,诗人以对比的手法,展现出自己的人生态度。"平生不戚戚",表示他一生心境平和,没有过多的忧虑;"衰老尤嬉嬉"则表明即使年老,他依然保持着乐观和愉悦的心态。
诗人引用历史人物管仲和孟子,提及他们推崇的贤者行为,暗示自己虽身处平凡,但心中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曾西卑管仲,孟子述宣尼"暗含着诗人希望自己能像古代圣贤那样有所作为,而不只是局限于个人的小圈子。
最后两句"何事由求辈,区区欲有为",诗人质问那些只知追求名利的人,表达了自己的不屑与独立人格。整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品格,以及对高尚道德情操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