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编论语半言仁,克复工夫理趣真。
敛在黄堂三寸地,散为横浦十分春。
元阳有宰群霾伏,太极无边万象陈。
生意源源如谷种,即为天地本来身。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黻所作,名为《赋求仁斋和赵使君》。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宇宙万物本质的思考,表达了对“仁”的追求与理解。
第一句“一编论语半言仁”寓意深长,暗示着在探讨经典时,对于“仁”这一概念的重视。第二句“克复工夫理趣真”则进一步强调了对“仁”之真谛的追求和理解。
接下来的两句“敛在黄堂三寸地,散为横浦十分春”,通过空间(从黄堂至横浦)的转换,以及时间(由冬至春)的变迁,展现了“仁”的广大与深远。这里的“黄堂”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建筑,或是特定的自然景观,而“横浦”则是一片开阔的地带。这两句诗表达了从微小到辽阔,从静止到流动,仁的境界无所不在。
第四、五句“元阳有宰群霾伏,太极无边万象陈”,借用天地之气(元阳)和宇宙之理(太极)的宏大场景来比喻“仁”的无处不在与包容万象。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将“仁”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体现了对生命与世界深刻的理解。
最后两句“生意源源如谷种,即为天地本来身”,则是将“仁”的内涵与自然界相结合,将其视作天地间最本真的存在。这里,“生意”指的是万物生长之意,通过“谷种”的比喻,表达了生命力和生机的无穷无尽。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刘黻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更重要的是,它透露出诗人对于仁这个理念的深刻理解与内化,以及将其融入哲学思考之中的高度。
不详
一日复一日,坐来空世尘。
清潭常见月,老木不知春。
室静佛为證,山深石作邻。
莫询门外路,风雨暗荆榛。
家山一望三千里,华发双亲七十稀。
自许朴忠宽社稷,谁知甘旨误庭闱。
菜根有味逢春雨,草色无边傍日晖。
总总白云何处是,夜寒结梦但东归。
自许同渔者,筑庐云水乡。
利名俱是幻,鸥鹭亦相忘。
古塔明秋树,归舟动夕阳。
临流不尽意,何必问潇湘。
铜驼无万里,长忆再游难。
岁月英雄老,山河草木寒。
梦随归雁远,愁赖酒杯宽。
寂寞先朝事,斜阳莫倚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