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别宋希仁

四山寂寞南塘死,此事今谁得绪馀。

耳冷不闻前辈论,眼明犹读后生书。

我如蒲柳惊秋早,君似芙蕖出水初。

此别未知重面日,可堪回首送轩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四周的山峦寂静荒凉,南塘也失去了生机,这样的事如今还有谁能理解呢?
耳朵对前人的言论不再敏感,眼睛却还能阅读后辈的书籍。
我如同蒲柳般在秋风中早早凋零,而你像刚出水的荷花,清新脱俗。
这次分别后,不知何时能再相见,怎能忍受回头看着你的离去。

注释

四山:四周的山。
寂寞:荒凉、寂静。
南塘:南方的池塘。
死:失去生机。
此事:这种事。
绪馀:理解、领悟。
耳冷:对...不感兴趣。
前辈论:前人的言论。
眼明:视力好,此处指阅读能力强。
后生书:后辈的书籍。
我如蒲柳:我像蒲草和柳树。
惊秋早:因秋风而早早凋零。
君似芙蕖:你像荷花。
出水初:刚刚从水中出来。
此别:这次分别。
未知:不知道。
重面日:再次见面的日子。
可堪:能忍受。
回首:回头看。
送轩车:目送离去的车辆。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离别之感的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深沉哀愁与无限留恋。其中“四山寂寞南塘死,此事今谁得绪馀”两句,借用山川之静寂以及南塘之荒凉来表达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对友人离别后的哀伤,情感浓烈而沉痛。

“耳冷不闻前辈论,眼明犹读后生书”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与传统的尊重以及对未来的关注。耳朵虽已听不见前人的议论,但眼睛依然清晰地阅读着后来人的作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我如蒲柳惊秋早,君似芙蕖出水初”中,蒲柳与芙蕖都是植物,前者常用以喻人早早地感受到秋意的到来,后者则形容初露头角之才。这里诗人自比蒲柳,表达了自己对于友人的离别过于仓促的哀伤,而将朋友比作芙蕖,赞美其如同植物一般新鲜出众。

最后,“此别未知重面日,可堪回首送轩车”则是诗人表达对未来重逢之日的期待和不舍,以及在送别时心中的不忍。轩车即是古代贵族的马车,这里用以形容朋友离去的场景,增加了离别的仪式感和悲凉情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还表现出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情操。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次韵君节秘书三首(其三)

宁作青袍朝士归,烹羔未必胜羹薇。

易贪尘世好官职,难泯人心真是非。

战士未收青野骨,将军谁报白登围。

可怜鸠鴳藩篱下,岂识垂天翼怒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君节秘书三首(其二)

又从天禄閤中归,厌太官羊忆苦薇。

伋瑗昌言忧国事,永钦沽直暴君非。

贵人高爵悬金印,狎客闲情减带围。

独有冥鸿惜毛羽,刺天未肯羡群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君节秘书三首(其一)

甫登鳌顶浩然归,岂是区区较粟薇。

纵使吠声杂尧桀,可无直笔辨聃非。

雷音首占第一义,黛色终当四十围。

想见朝阳鸣未已,在岐山下莫高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吴帅卿宴高年二首(其二)

古尊德齿贱功名,叔季徒知外物荣。

直把舆台烦绛老,绝无几杖赐樊英。

旄期宜序于乡饮,诗兴尤浓似宦情。

闻说淹中方起蕝,诏书行致鲁诸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