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思堂诗

南山之木,厥有本根。浩浩川流,则亦有原。

凡世之氓,孰无父母。生我育我,忧勤是保。

我疾在躬,父母怦怦。我躬既平,父母载宁。

我事父母,千载未足。云胡一朝,去我不复。

林栖者乌,则有反哺。哀哉小子,欲养无所。

岂无厚禄,岂无华缨。我无父母,于谁为荣。

靡旦靡夕,孔怀弗忘。父兮母兮,如睹羹墙。

居则以思,行则以思。音容慌焉,梦寐对之。

父天母地,覆载同德。哀哀我心,何穷何极。

先哲有训,立身忠君。我惇用之,敢怠于勤。

无敢怠勤,恒恭敬止。终焉永怀,悠悠曷已。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永思堂诗》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情感深沉,表达了对父母的深深思念与敬仰之情。

诗中以“南山之木”、“浩浩川流”起兴,比喻父母养育之恩如同山木之深、江河之广,不可估量。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父母病痛时的焦虑与担忧,以及父母康复后的喜悦,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的深厚情感和孝顺之心。

“我事父母,千载未足”,表达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认为无论时间多么漫长,都无法完全报答。然而,“云胡一朝,去我不复”,却道出了人生无常,父母一旦离世,便无法再尽孝道的遗憾。

“林栖者乌,则有反哺”,通过乌鸦反哺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子女应尽孝道的重要性。而“哀哉小子,欲养无所”则表达了未能尽孝的悲痛之情。

后半部分,诗人反思自己的生活,虽然拥有厚禄华服,但失去了父母,一切荣华都变得毫无意义。他感叹人生短暂,思念之情难以消逝,表达了对父母深深的怀念与敬仰。

最后,“父天母地,覆载同德”将父母比作天地,赞美他们的伟大与无私。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哀伤与不舍,但同时也坚定了遵循先哲教导,忠于国家、勤勉自励的决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深刻揭示了孝道的重要性,以及失去亲人的痛苦与怀念,展现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精髓。

收录诗词(2068)

杨士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字:士奇
  • 号:东里
  •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 生卒年:1366~1444

相关古诗词

拟古四十一首(其一)

天地形之大,阴阳气之尊。

伊谁知此物,来自无极门。

清浊既莫离,动静互为根。

大化去不息,至理亦长存。

彼哉虚寂子,已矣无复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拟古四十一首(其二)

悠悠复悠悠,水中有行舟。

四序无淹晷,代谢不可留。

春鸟寂无声,寒蝉号素秋。

落叶满阡陌,白云散岩幽。

去去莫复道,颍阳有遗老。

形式: 古风

拟古四十一首(其三)

庭前桂花发,清香散凉飔。

采采黄金英,倾筐方自持。

思欲赠远人,风波阻长岐。

望望不可反,馨洁空自奇。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拟古四十一首(其四)

吾思古圣心,迥出八纮表。

天理为之大,人世为之小。

尧虞禹相授,杯水拱揖了。

终古骇其事,未足称达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