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桃叶萧疏柳叶黄,清寒应怯夜来霜。
芙蓉雅与秋相好,独对层台试晓妆。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画面,桃叶和柳叶都已经变成了萧疏和黄色,显示出秋天的肃杀气息。夜晚来临时,一层薄霜覆盖了大地,使得温度显得更加清寒。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独。
芙蓉在这里是木芙蓉,秋天的花朵,与秋天相得益彰,它们独自绽放在层层叠叠的台阁上。诗人独自面对着这些花朵,试图在清晨的时分,通过它们来审视自己的容颜,或许是想要从自然中寻找一丝慰藉。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孤寂生活状态的感受,以及他如何借助于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不详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粉节储霜竞出篱,我来犹及笋生时。
清风一榻君休问,明月半窗予自知。
疏帘如雾隐窗纱,虹影青红雨脚斜。
坐久清风起何处,一盆昌歜映葵花。
梦断蓬窗特地愁,卧闻溪水啮船头。
夜航又逐东风去,重叹因人此滞留。
一檐冬日送清温,疏竹萧萧覆短垣。
来就老僧同曝背,不妨危坐默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