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寓居

风霜千里未归身,古迹迟留外俗群。

月到天心当刹见,涛分山脊在楼闻。

倚吟老树栖沙鸟,寄卧虚岩贮海云。

唯恐雪晴行兴动,迢迢楚路与吴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历经风霜还未回家乡,古迹旁人簇拥着异俗群。
明月升至天空中央时显现,涛声分开山岭在楼阁中回响。
倚杖吟诗的老树上栖息着沙鸟,我寄身于空寂岩石,倾听海云翻涌。
只恐雪后天晴激发了出行的兴致,那遥远的楚地之路与吴地相连。

注释

风霜:形容天气寒冷或艰难困苦。
归身:回家。
古迹:古老的遗迹或名胜。
迟留:逗留,停留。
外俗群:外地的人群。
天心:天空中央,这里指月亮高悬之处。
刹见:瞬间显现。
涛分山脊:涛声分开山岭。
楼闻:在楼阁中听到。
倚吟:倚杖吟诗。
栖沙鸟:栖息在树上的沙鸟。
虚岩:空寂的岩石。
贮海云:听海上的云卷云舒。
雪晴:雪后天晴。
行兴:出行的兴致。
迢迢:遥远的样子。
楚路:楚地的道路。
吴分:吴地的边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尚能所作的《金山寓居》。诗中描绘了诗人寓居金山时的景象和心境。首句“风霜千里未归身”,表达了诗人身处异地,历经风霜,未能归乡的孤寂之情。次句“古迹迟留外俗群”则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疏离,更愿意沉浸在古迹的沉思中。

第三句“月到天心当刹见”,以月光比喻禅心清澈,如同月光照亮内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禅意。第四句“涛分山脊在楼闻”,通过听觉描绘海涛声,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寂静,也寓含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境界。

第五句“倚吟老树栖沙鸟”,诗人独自倚树吟咏,观察着栖息在沙鸟,流露出孤独但又自得其乐的情感。第六句“寄卧虚岩贮海云”,诗人将自己的身心寄托于空旷的山岩和无边的海云之间,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尘世的淡泊。

最后一句“唯恐雪晴行兴动,迢迢楚路与吴分”,诗人担心一旦雪霁,行走的兴致被触发,他将踏上那遥远的楚地之路,再次勾起了思乡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寓居金山时的内心世界和对家乡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10)

释尚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句(其一)

关河虎符重,殿阁兽樽闲。

形式: 押[删]韵

句(其二)

泣珠泉路通关市,种玉仙翁寄版图。

形式: 押[虞]韵

句(其三)

山僧带雪期。

形式: 押[支]韵

松声和雨听,山色带云看。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