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无弦琴》由明代诗人朱珙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把无弦之琴的孤独与深邃之美。
首联“柴桑人去杳无期,名在孤桐世共推”,开篇即以“柴桑”暗指陶渊明,借其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引出一把名为“孤桐”的无弦之琴,虽无人弹奏,却因其名而被世人推崇,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颔联“为惜蛇纹囊绿锦,那将雁足系朱丝”,进一步描写这把无弦琴的装饰与寓意。蛇纹囊和绿锦代表了琴的珍贵与华丽,而雁足系朱丝则象征着琴与远方、思念之间的联系,表达了对琴的珍爱与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颈联“宫商有意空思忆,鸾鹤无声久别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无弦之琴以情感,它似乎在宫商之间低吟浅唱,表达着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期盼,同时又感叹于鸾鹤的长久别离,暗含着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尾联“自是寸心谐古调,徽音宁与俗人知”,点明了琴与人心的共鸣,即使没有声音,也能够传达出古朴的韵味,这种深沉的情感并非凡俗之人所能理解。全诗以无弦之琴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友情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