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淮阴侯二首(其二)》为题,出自清代诗人张廷寿之手。诗中通过对韩信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对韩信命运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诗开篇即以“矫矫韩侯孰知己”一句,表达了对韩信才能卓越却无人真正理解的感慨。接下来,“前惟漂母后吕雉”两句,通过对比漂母和吕雉对待韩信的不同态度,暗示了韩信虽有才智,却最终未能得到真正的赏识与保护。随后,“无侯刘忽诸有侯,吕侯功成竟诛死”,进一步揭示了韩信命运的悲凉,以及权力斗争中的残酷无情。
“母能活侯雉杀侯,生死英雄两女子”这两句,将焦点转向韩信的母亲与吕雉,通过她们的行为对比,强调了女性在特定情境下所展现出的力量与影响。接着,“汉高祖,萧相国,知侯只得皮毛耳”一句,指出刘邦与萧何虽然曾是韩信的上司,但并未真正认识到韩信的价值,这为韩信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最后,“国士乃为执戟郎,项籍重瞳宜愧死”两句,通过对比韩信最终的职位与项羽的结局,表达了对韩信命运的同情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思与对人性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