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主学达观堂二首(其二)

华堂需被记,老笔岂能工。

尺鴳飞篱下,醯鸡舞瓮中。

形骸均土木,利欲等苓通。

独学知闻少,烦君为击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华丽的大厅需要被铭记,但衰老的手怎能写出精细的诗篇。
小小的雀鸟在篱笆下飞翔,醋坛里的小虫在瓮中翩翩起舞。
人的身体如同泥土和木头一样平凡,名利之心如同腐朽的菌类一般滋生。
独自学习见识有限,恳请您帮我开启智慧之门。

注释

华堂:豪华的大厅。
老笔:衰老的手或笔。
岂能:怎能。
工:精细。
尺鴳:小鸟,比喻微小的事物。
飞篱下:在篱笆下飞翔。
醯鸡:醋坛里的小虫。
瓮中:在瓮中。
形骸:人的身体。
均:都像。
土木:泥土和木头,比喻平凡。
利欲:名利之心。
苓通:比喻滋生、蔓延。
独学:独自学习。
知闻:见识。
少:少。
烦君:麻烦您。
击蒙:开启智慧,启蒙。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题陈主学达观堂二首(其二)》。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愿望的诗作,其中融合了对古代文人理想状态的向往,以及对自身才华和抱负的追求。

"华堂需被记,老笔岂能工。"

这里“华堂”指的是一处宏伟壮丽的建筑物,也可理解为学术交流或文学创作之地。“需被记”表达了诗人希望这座堂宇能够被人们铭记的愿望。紧接着,“老笔岂能工”,则是诗人自谦其年迈手笔犹存,仍怀抱着不懈的文学创作热情。

"尺鴳飞篱下,醯鸡舞瓮中。"

这两句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学者们在书房内勤奋学习、探索知识的场景。“尺鴳”和“醯鸡”,分别指的是古代用以计时的工具,意指诗人夜以继日地投入到学问之中。

"形骸均土木,利欲等苓通。"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超然物外的心态。“形骸”比喻世间万物,包括人自身的形骸,都如同泥土一般不值一提;“利欲等苓通”,则是说个人对于功名富贵等私欲的追求,与众人无异。

"独学知闻少,烦君为击蒙。"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知识渴望的心情,以及希望得到朋友帮助和支持的愿望。“独学”意味着诗人在学习上自觉不如他人;“知闻少”,则是说对于广博的学问,诗人自己所知甚少。"烦君为击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请求,希望朋友能够为其指点迷津。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自谦与执着,以及对于学问的渴望和追求。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题陈主学达观堂二首(其一)

大观鹏与鴳,小智管并蠡。

椿菌年脩短,夔蚿足少多。

交锋蜗左角,森戟蚁南柯。

惟酒能齐物,醺醺合太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题陈复祖节推留远斋

曾读蔡公诗,夫君志可知。

试看鸾铩翼,岂若豹留皮。

寒柏无阳艳,朝花有夕披。

长公真样子,何必远求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题陈遂卿隐居

蚤日称雄翰墨林,暮年里巷且浮沉。

诸公自负遗贤愧,此士元无谤国心。

子佩子衿输少俊,某丘某水拣幽深。

明时莫作逃尧计,忽有弓旌底处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题陈霆诗卷

读它人作多遗恨,君似连城璧少瑕。

楮叶国工如许刻,菖蒲灵物偶然花。

今无摩诘携同宿,后有荆公选百家。

不惜矮窗残烛下,与将朱笔撷菁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