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春色.招文夏、右文、文庵、程村诸子同集

客到兰陵,人来荆水,且住为佳。

再休谈跨马,休谈戴笠,相逢握手,共泛流霞。

坛坫英雄谁敌手,便添煮青梅佐曲车。

閒评论、问使君与我,是也非耶。

一饮休辞既醉,便万钟、于我何加。

到榆筹将尽,金鸡欲唱,杯盘狼籍,兴致还赊。

都问旗亭何处好,说侬处东邻是酒家。

明朝囗,把诗人月旦,一听裙钗。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雅集聚会的场景,充满了文人墨客的风雅与豪情。首句“客到兰陵,人来荆水,且住为佳”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宾主欢聚的氛围,兰陵与荆水作为地点的象征,暗示着文人雅士的聚集地,而“且住为佳”则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珍惜与留恋。

接下来,“再休谈跨马,休谈戴笠,相逢握手,共泛流霞”几句,通过对比“跨马”与“戴笠”的不同状态,形象地展现了聚会中轻松愉快的氛围,以及文人间平等相待的情谊。共同举杯畅饮,共赏流霞,不仅体现了聚会的欢乐,也寓意着文人们在艺术与情感上的共鸣。

“坛坫英雄谁敌手,便添煮青梅佐曲车”两句,借喻文人之间的较量与交流,强调了在文学与艺术领域的相互切磋与提升。煮青梅佐曲车,既是对聚会中美食的描述,也是对文人雅趣的一种体现。

“閒评论、问使君与我,是也非耶”则进一步深化了聚会中的讨论与交流,使君与我之间的对话,既是对自己作品的反思,也是对他人作品的评价,体现了文人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精神。

“一饮休辞既醉,便万钟、于我何加”表达了对饮酒之乐的尽情享受,同时也暗示了文人对于物质财富的淡泊态度,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与交流。

“到榆筹将尽,金鸡欲唱,杯盘狼籍,兴致还赊”描绘了聚会即将结束时的景象,虽然杯盘狼藉,但文人们的兴致并未减退,反而期待着下一次的相聚。

最后,“都问旗亭何处好,说侬处东邻是酒家”通过询问旗亭的好去处,引出了聚会地点的描述,东邻的酒家成为了聚会的场所,既体现了聚会的随意与自由,也预示着文人们对于美好聚会的共同记忆。

“明朝囗,把诗人月旦,一听裙钗”则以未完的句子结尾,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预示着明天的相聚,以及对诗人品评的期待,同时暗示了女性在文人聚会中的角色与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文人雅集的场景,展现了文人间的友情、艺术的交流与探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首充满文人情怀与生活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238)

董以宁(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六六六年前后在世),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著有《正谊堂集》和《蓉度词》。其中《蓉度词》中大量的“艳体词”作品又尤为学界所争议

  • 字:文友
  • 籍贯: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美人额

眉黛峰侵,鬓丝云乱,似玉无瑕。

笑黄饰仙娥,难方桂蕊,素妆公主,待点梅花。

惯道如螓,真看似月,涂处休将宫样誇。

春寒也,怕杭罗犹重,裹上蝉纱。却怜人去天涯。

欲叩颡、低垂几叹嗟。

更辗转愁添,回头半枕,平安喜报,举手频加。

却讶萧郎,虚称上客,岁岁龙门望总赊。

归来也,又翠围珠匝,代抹铅华。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美人鼻

閒际相看,见他梨颊,玉准停匀。

料楚国夫人,掩来定妒,宜城公主,见后应嗔。

花气嗅来,歌声收入,蕴得风前无限春。

回头处,又一钩斜见,半面平分。不因口过逡巡。

愿指向、明河索问津。

想微亚风棂,侵寒欲嚏,潜携月幌,屏息无闻。

素手轻挼,薄巾微掩,曾恼萧郎被酒醺。

伤心处,更有时酸甚,闷把香薰。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美人齿

看去纤匀,生成伶俐,掩映偏宜。

念衬处参红,榴编细贝,露时凝素,瓠剖明犀。

刷后留芬,谈馀剩慧,启向风前一笑迟。

曾徼倖,有姓名轻挂,何福消伊。问来年纪应知。

每剔罢、沉思叩欲低。

更吟费推敲,咬松㕙管,绣商深浅,嚼烂绒丝。

漱石应同,拈梅欲冷,难画杨妃病抵时。

销魂处,向檀郎戏啮,印臂痕微。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美人肩

此日鸦侵,当年丝覆,格韵偏赊。

想向月凭时,削成软玉,将云护着,衬出明霞。

两两同随,双双并比,应羡风流是陆家。

愁多处,似相思担尽,绕遍天涯。每因午倦频加。

便侧着、芙蓉自枕他。

更昵语羞应,笑时微耸,慵情漫倚,亸处恒斜。

娇若难胜,瘦如欲脱,寒倩萧郎半袂遮。

长相并,觉偎红拥翠,胜拍洪崖。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