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八景(其二)巫门夜雨

巫子门前沙拥波,泊舟黑夜雨滂沱。

龙呼匣剑辞人去,鸟作飞车送鬼过。

剪烛频昏抄细字,看天未旦起狂歌。

玉关何处头如雪,明月长竿还挂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俞远的《澄江八景(其二)巫门夜雨》描绘了一幅夜晚在巫子门前沙地泊舟,大雨倾盆的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独特的意境。

首句“巫子门前沙拥波”,以“沙拥波”形象地描绘出夜晚泊舟时的环境,沙地被雨水冲刷,形成波浪般的形态,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次句“泊舟黑夜雨滂沱”,进一步点明时间与天气状况,夜晚的黑暗与大雨的滂沱交织在一起,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视觉冲击力。

接下来,“龙呼匣剑辞人去,鸟作飞车送鬼过”,这两句运用了奇特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龙、鸟等自然元素赋予了人类的行为特征,龙呼匣剑象征着某种神秘力量的离去,鸟作飞车则暗示着鬼魂的穿梭,增添了诗歌的奇幻色彩和深邃的哲学思考。

“剪烛频昏抄细字,看天未旦起狂歌”,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深夜独自抄写,直至天色微明,却仍激情满怀,高声歌唱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玉关何处头如雪,明月长竿还挂蓑”,以“玉关”象征遥远的边塞,用“头如雪”形容岁月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未来的向往与感慨。同时,明月与蓑衣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含了人生的孤独与坚韧。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1)

俞远(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好读书,隐居教授,笃行古道,里中多化之。元末兵乱,所过残毁。远乃筑土为室,啸歌其中。有《豆亭集》

  • 字:之近
  • 号:空谷山人
  • 籍贯:常州江阴

相关古诗词

澄江八景(其三)海门宾日

天在海门东复东,星移河落日昽曈。

三声鸡唱齐州白,五色鸾翔弱水红。

舟楫尽登扬子岸,衣冠应满太空宫。

寸心老我倾葵藿,扣缶狂歌两鬓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澄江八景(其四)孤山钓月

大江春石是孤山,山下渔人戴鹖冠。

花发广陵忌捩拖,水吞云梦好持竿。

珠光电转龙堂昼,玉屑空飞兔臼寒。

一曲菱歌歌遽止,冯夷按节鼓狂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澄江八景(其五)石湾春霁

春月少晴晴即风,石湾今日好春融。

已怜野水添杯绿,更有杂花开树红。

锦帐移厨人簇簇,银鞍并妓马珑珑。

击壶错按《伊州弄》,句落鸥波浩荡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澄江八景(其六)扬子秋涛

大江日日潮流地,八月飞涛天半来。

高蹴一门危立海,散驰千道殷崩雷。

鸟惊断碛都相失,鲸挂横山不及回。

寄语北来能赋客,江南奇观迟登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