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俞远的《澄江八景(其二)巫门夜雨》描绘了一幅夜晚在巫子门前沙地泊舟,大雨倾盆的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独特的意境。
首句“巫子门前沙拥波”,以“沙拥波”形象地描绘出夜晚泊舟时的环境,沙地被雨水冲刷,形成波浪般的形态,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次句“泊舟黑夜雨滂沱”,进一步点明时间与天气状况,夜晚的黑暗与大雨的滂沱交织在一起,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视觉冲击力。
接下来,“龙呼匣剑辞人去,鸟作飞车送鬼过”,这两句运用了奇特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龙、鸟等自然元素赋予了人类的行为特征,龙呼匣剑象征着某种神秘力量的离去,鸟作飞车则暗示着鬼魂的穿梭,增添了诗歌的奇幻色彩和深邃的哲学思考。
“剪烛频昏抄细字,看天未旦起狂歌”,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深夜独自抄写,直至天色微明,却仍激情满怀,高声歌唱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玉关何处头如雪,明月长竿还挂蓑”,以“玉关”象征遥远的边塞,用“头如雪”形容岁月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未来的向往与感慨。同时,明月与蓑衣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含了人生的孤独与坚韧。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