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渊所作的《与杨如愚四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首句“半生踪迹辱泥沙”,诗人以自谦之语,回顾了自己半生漂泊不定的生活,仿佛在泥沙中挣扎,暗示了人生的艰辛与不易。次句“胸胆初无献子家”,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坦荡与无私,他没有将个人的情感或才华献给任何一家一姓,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动的情怀。
后两句“臧谷亡羊俱可念,不须蛮触故纷拿”,运用了两个典故。臧谷亡羊的故事出自《庄子》,比喻人因小失大;而“不须蛮触故纷拿”则借用《左传》中的“蛮触之争”的典故,意指不必要的争执和冲突。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得失的淡然态度,以及对无谓争斗的反感,倡导了一种平和处世、宽容待人的哲学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哲思,既有对过往生活的反思,也有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批判,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