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老妇歌

渔阳老妇白发多,去年归自斡难河。

自言本是田家女,少小姿容众推许。

父母求婚来大都,朱门许嫁不须臾。

良人系出蒙古部,阿翁仕元作枢副。

当时误信媒妁言,论财竟作偏房妇。

含羞俯首半载余,天上兵来北击胡。

百口仓皇夜出塞,散入匈奴部落居。

偷生强欲随风土,旋绾盘头学胡语。

区脱沙中逐井泉,琵琶马上调歌舞。

岂无肉食充黄粱,亦有酥酪为酒浆。

族类不同天性异,触物时时怀故乡。

况当夫死子尚幼,风沙易得红颜丑。

归心一片竟谁知,绝漠穷荒零落久。

前年天子亲北征,单于纳款烟尘清。

往来信使无虚月,老身遂得离边庭。

提携二子到乡邑,村墟改变无亲戚。

吞悲暗忆别家时,别时十七今七十。

角尖高帽窄衣裳,半臂珠络红缨长。

儿童乍见皆掩笑,元季都人同此妆。

今日官家有恩例,给与牛羊赐田地。

太平衣食足耕桑,且保白骨埋渔阳。

独惜生来命何薄,虚掷春光向沙漠。

寄语邻家窈窕娘,早嫁无如故乡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周忱的《渔阳老妇歌》描绘了一位渔阳老妇的辛酸经历和对故乡的深深怀念。诗中的老妇原本是田家女,因美貌被富家招赘,却成了蒙古贵族的偏房。战乱中,她随家人逃往匈奴部落,被迫学习胡俗,过着艰辛的生活。尽管有勉强维持生计的物资,但她内心深处渴望回归故乡。后来,元朝皇帝北征,老妇得以返回家乡,但亲人已逝,故乡人事全非,只剩孤独与沧桑。诗中通过老妇的衣着描写,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青春虚度的感慨。最后,她劝告邻家女子要珍惜家乡的快乐,体现了对传统价值的坚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历史背景下普通百姓的命运波折。

收录诗词(33)

周忱(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永乐二年进士。次年,预读书文渊阁之选。与修《永乐大典》,历刑部主事、员外郎。宣德五年,帝以天下财赋多不理,江南尤甚,思得才力重臣前往整理,以杨荣荐,迁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总督税粮。在任二十二年,常屏去驺从,巡行村落,问民疾苦。理欠赋,改税法,屡请减免江南重赋。与苏州知府况钟反复计算,将苏州一府赋自二百七十七万石减至七十二万余石。他府以次减。官至工部尚书,仍巡抚。有《双崖集》。卒谥文襄

  • 字:恂如
  • 号:双崖
  • 籍贯:江西吉水
  • 生卒年:1381—1453

相关古诗词

弃妇辞

回车已嫁衡门下,将去复留情不舍。

举家欲语畏郎嗔,独自登车无送者。

吞悲惟恐路人知,默默还思初嫁时。

父母殷勤受明礼,良媒宛转来通辞。

入门郎听舅姑语,妇道营生在勤苦。

淡妆不用画蛾眉,朝采蚕桑暮机杼。

亦知朴陋人所厌,习成天性终难变。

丈夫有才常好新,贱妾薄命何嗟怨。

缲丝在车犹未除,亭午当炊谁下厨。

但得新人亦似此,庶免高堂烦老姑。

到家无面见邻姬,独掩寒闺双泪垂。

少时只恨青春促,今日方愁年老迟。

形式: 古风

蕲州送别易副使

江头柳花白如雪,江上行人正催别。

欲把长条赠远行,荡飏花飞不堪折。

今年花飞犹去年,此时一去何时旋。

含情再诵江淹赋,如在桃花潭水边。

望君重来在早晚,顾君不道蕲州远。

君看柳絮虽无情,犹自随风逐飘转。

形式: 古风

寻天台李道士斋

瑶草迷行径,丹台近赤城。

山川遥在望,鸡犬不闻声。

谷静松花落,桥横涧水鸣。

云间双鹤下,疑听紫鸾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孙大尹赴岭南

尊酒三山别,双凫五岭过。

和风吹客袂,啼鸟杂离歌。

雨洗炎方树,霜清瘴海波。

宦游知独好,春色向南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