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柴桑寄袁道见怀一峰之意

当年台城会,执手多踟蹰。

四海一为别,寒暑逝不居。

远意属罗浮,举头望匡庐。

胡然金牛谷,奄忽成丘墟。

蜕骨归复土,灵衿存为畬。

庶几百代下,攀驾以忘劬。

袁侯西江英,好德眼中无。

尺素每欲近,十年不作疏。

磨剑患不快,快则随所须。

永愿磨此心,恢恢快剑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陈献章的诗《和刘柴桑寄袁道见怀一峰之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袁道见的深深怀念和对他们往昔相聚的回忆。"当年台城会,执手多踟蹰"描绘了两人在台城的深情告别,充满离愁别绪。"四海一为别,寒暑逝不居"感慨时光飞逝,友情经受住了岁月的考验。

诗人遥想袁道见在远方的罗浮山和匡庐,感叹金牛谷昔日的繁华已化为废墟,"蜕骨归复土,灵衿存为畬"寓言友人的精神犹在,但物是人非。诗人期待后世能记住他们的友谊,"庶几百代下,攀驾以忘劬",即使时间流转,也能借此慰藉辛劳。

最后,诗人赞美袁道见的高尚品德,"袁侯西江英,好德眼中无",并表达自己虽与友人久未通信,但情谊深厚,"尺素每欲近,十年不作疏"。诗人还借磨剑的意象,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志向的坚定,"磨剑患不快,快则随所须。永愿磨此心,恢恢快剑如",寓意自己的心志如同磨砺中的利剑,锐利而持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情厚谊和对人生的哲思。

收录诗词(2130)

陈献章(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郭主簿寄庄定山

青松出乔木,遥望十里阴。

少年不结友,岁暮怀同襟。

同襟问为谁,定山携一琴。

悠然一鼓之,不辩古与今。

在昔经江东,多士予所钦。

论交一觞酒,惟我与子斟。

岂意千载下,复此闻韶音。

我病不出户,何时还盍簪。

茫茫宇宙内,与此契其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赠羊长史寄辽东贺黄门钦

此心自太古,何必生唐虞。

此道苟能明,何必多读书。

寂寂委山泽,于于来京都。

斯人各有分,彼此何能踰。

杪秋风日清,呼儿理肩舆。

聊为玉台游,言笑谁与俱。

屈指意中人,一坐一踟蹰。

归来看四壁,四壁光如如。

圣道日榛塞,谁哉剪其芜。

夫子久不见,吾生何以娱。

常恐岁月晚,况与音问疏。

申以伐木章,一日三卷舒。

形式: 古风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

迟明向南亩,疏星在檐端。

夫出妇亦随,无非分所安。

道旁往来人,下车时一观。

问津津不知,仰视飞鸟还。

逻苗远峙夕,濯足荒沟寒。

吾惜耦耕好,焉知世路难。

伐鼓收西畬,黄云被江干。

聊周代糟糠,作粥欢宾颜。

邻叟携儿来,嬉戏松下关。

齐声鼓腹讴,永谢攒眉欢。

形式: 古风

制布裘成偶题寄黎雪青

海布剪黄云,岭绵庄白雪。

制为道人衣,方直无周折。

吾老不出门,躬耕慕冀缺。

黄昏披此裘,坐望梅村月。

美人遗我酒,小酌三杯烈。

半酣发浩歌,声光真朗彻。

是身如虚空,乐矣生灭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