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渡江》由明代诗人范景文所作,描绘了渡江时的壮丽景色和独特的感受。诗中以“瓜洲对峙玉嵯峨”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渡江起点的壮观景象,玉嵯峨形容了江边山峦的峻峭与美丽。接着,“指是金山十里过”,点明了目的地——金山,同时暗示了渡江旅程的长度。
“著眼云容当夏异,撩人风物过江多”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渡江途中所见的不同寻常之景,夏季的云彩变化莫测,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而两岸的风光更是引人入胜,丰富多样。诗人通过“云容”和“风物”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魅力。
“游情剩得收烟雨,诗料分将与月萝”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中的情感体验和创作灵感的捕捉。在烟雨蒙蒙中,诗人的心情似乎也变得细腻而丰富,这些经历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宝贵素材。同时,诗人还将这些感受与月萝(可能是指月下的藤蔓或植物)联系起来,暗示着自然之美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最后,“稳记船经阊市下,方言细听谱吴歌”两句,不仅记录了诗人对行程的回忆,还体现了他对地方文化的关注和欣赏。阊市,可能是指某个水陆交通要道,而“吴歌”则是江南地区特有的民间歌曲,诗人通过倾听方言中的吴歌,感受到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韵味。
整体而言,这首《渡江》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旅途经历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地方文化的好奇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