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

两桤当我门,昔种不盈把。

十年各长大,我屋在其下。

风吹枝峥嵘,坏我屋上瓦。

伐桤伤屋甚,小过且容舍。

樵儿驱之去,不去反怒嗔。

岂不有曲直,但念是比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桤木的成长与屋瓦的损坏为线索,描绘了邻里关系的微妙与复杂。诗人通过描述桤木从幼苗到成材的过程,以及它对房屋的影响,隐喻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桤木的生长壮大,不仅带来了自然界的生机,也引发了对房屋结构的挑战,象征着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变迁。

“两桤当我门,昔种不盈把。” 开篇即以桤木的种植与成长开始,形象地展示了时间的推移。桤木最初仅是一把之小,却在十年间成长为参天大树,这不仅是自然生长的奇迹,也是时间流逝的见证。

“十年各长大,我屋在其下。” 描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桤木与房屋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原本微不足道的桤木如今已高大挺拔,甚至遮蔽了房屋,暗示了生活中某些看似微小的事物,随着时间的积累,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

“风吹枝峥嵘,坏我屋上瓦。” 风吹动桤木的枝条,不仅破坏了屋上的瓦片,更象征了外界环境对生活的冲击。这一场景生动地展现了自然力量对人类居住环境的考验。

“伐桤伤屋甚,小过且容舍。” 为了保护房屋免受桤木的进一步损害,人们不得不采取行动,砍伐桤木。这一决策虽然解决了眼前的危机,但也揭示了在面对自然与生活中的冲突时,人们往往需要做出艰难的选择。

“樵儿驱之去,不去反怒嗔。” 樵夫试图驱赶桤木离开,但桤木却表现出愤怒的情绪,这一细节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深度,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情感交流。

“岂不有曲直,但念是比邻。”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桤木与房屋之间关系的思考。尽管桤木的生长对房屋造成了影响,但考虑到邻里之间的关系,人们还是选择了容忍和共存。这反映了在社会生活中,理解和宽容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冲突时,寻求和谐共处之道的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桤木与房屋的故事,探讨了时间、成长、变化、冲突与和谐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然与社会关系的细腻描绘。

收录诗词(47)

宗衍(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工诗,善书法。顺帝至正初居石湖楞伽寺,一时名士多与游。后主嘉兴德藏寺。诗清丽幽茂。有《碧山堂集》

  • 字:道原
  • 籍贯:平江路
  • 生卒年:1309—1351

相关古诗词

遣兴

清晨启重门,童子净洒扫。

披衣视天宇,野旷日杲杲。

忆昨怀故园,似遭青山恼。

一捐彼此念,适意无不好。

我性真坦率,逢人辄倾倒。

非关渠我欺,摆落自不早。

凉飙吹衣裳,溪色映青稻。

饮水读我书,逍遥以终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对菊有感

百草竞春色,惟菊有秋芳。

岂不涉寒暑,本性自有常。

疾风吹高林,木落天雨霜。

谁知篱落间,弱质怀刚肠。

不怨岁月暝,所悲迫新阳。

永歌归去来,此意不能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晚凉怀故山

疏林生晚凉,微日映书幌。

南山澹相对,幽磬时一响。

怀归见素心,感旧发遐想。

稍待秋橘香,风汀荡双桨。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浴罢

浴罢振轻袂,漱齿汲石井。

木落岁已秋,山深夜逾静。

细咏馀幽响,清心寄真境。

松门凉月阴,挂杖一僧影。

形式: 古风 押[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