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遵宪所作的《八用前韵(其二)》。诗中描绘了在特定情境下,民众对官员归来的热烈欢迎与喜悦之情,以及对圣君治理下的国家的感激与赞美。
首句“鸾声夹道听欢呼”,以鸾鸟的鸣叫声作为背景音,形象地描绘了道路两旁人们欢声雷动的场景,展现出热烈的欢迎氛围。接着,“重睹官仪返上都”一句,点明了官员归来的情境,表达了人们对官员回归的期待与欣喜。
“三月麛裘思德化,诸天龙节护曼殊”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麛裘,即小鹿皮制成的衣服,常用来形容温和、仁慈的德政。这里通过“三月麛裘”象征着德政的持续与深入,而“诸天龙节护曼殊”则以神话中的龙和佛国曼殊,寓意着神灵的庇佑与保护,共同强调了德政与神恩的结合,以及对美好社会秩序的向往。
“中央土复尊黄帝,十等人能冤黑奴”两句,体现了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与对平等公正的追求。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象征着权威与正统;“十等人能冤黑奴”则可能暗指社会阶层的平等与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反映了诗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愿景。
最后,“赖我圣君还我土,人人流涕说康衢”两句,直接表达了对圣明君主的感激之情,以及民众对国家统一与繁荣的深切愿望。圣君不仅带来了土地的回归,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和平与幸福的生活,使得每一个人都能在康庄大道上自由行走,流露出对当前局面的满足与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邃的寓意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憧憬与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