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陶安的《铜陵二首(其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荒凉的乡村景象。首句“县市无城堵”,写出了市镇规模不大,没有繁华都市的拥挤和城墙,显得更为疏散自然。次句“坡陀枕水滨”则展现了地形特点,村落依傍水边,起伏的坡地增添了空间的动态感。
第三句“铜坑寒凿矿”揭示了当地的产业特色,冬季里人们在冰冷的铜坑中辛苦挖掘矿石,显示出劳动人民的艰辛。第四句“炭户晓担薪”进一步描绘了清晨的劳作场景,炭户们早早就担起木柴,准备烧制煤炭。
第五句“兵后姜芽少”暗示了战乱对民生的影响,战乱之后,生姜这类寻常食材变得稀少,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最后一句“岩深箭竹新”以新鲜的箭竹生长在深山之中,反衬出人烟稀少,更显荒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铜陵地区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战后社会经济的凋敝,以及人们对生活的坚韧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