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含笑花开因成三首(其三)

花开哂群芳,叶密相映带。

根移下岩谷,本无尘俗态。

紫萼半含羞,翻嫌污香黛。

我欲谱此花,法书今乏蔡。

形式: 古风

翻译

花开时傲视群花,叶子繁密相映衬。
根深深扎在岩谷中,根本就没有尘世的习气。
紫色的花蕊微微含羞,反而嫌弃沾染了香气。
我想为这花谱写诗篇,但如今缺少像蔡邕那样的书法大家。

注释

哂:傲视,轻视。
映带:互相映衬,环绕。
岩谷:山岩深谷。
尘俗态:世俗习气,尘世的风气。
紫萼:紫色的花萼。
污香黛:玷污香气,比喻被世俗污染。
法书:书法艺术。
蔡:蔡邕,东汉书法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花、叶和树根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与欣赏。

"花开哂群芳,叶密相映带。" 这两句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花朵在众多花卉中开放的自信和独特,以及叶片间紧密相连、相互映衬的生动景象。

"根移下岩谷,本无尘俗态。" 这两句则展示了树木根部深入山谷的坚韧不拔,以及它超脱世俗纷争,保持本真自然的高洁品格。

"紫萼半含羞,翻嫌污香黛。" 紫色的花朵半掩其面,有着羞涩之态,而诗人却对那些被尘埃蒙蔽的香气表示出不满,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纯净和高雅的追求。

"我欲谱此花,法书今乏蔡。"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记录下这美丽景象的愿望,但却因为缺少合适的笔墨而感到遗憾。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艺术表现手段的渴望和不足。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清净与高洁,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

收录诗词(244)

李吕(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 籍贯:记诵过
  • 生卒年:1122—1198

相关古诗词

家有含笑花开因成三首(其二)

正色巧遮藏,天香清可带。

若为忍一噱,耻效嬛薄态。

奴红春事退,绝意矜粉黛。

质素本任真,藻棁鄙居蔡。

形式: 古风

家有含笑花开因成三首(其一)

山花弄春妍,紫雾巧映带。

凝羞香乍吐,颦蹙有馀态。

芍药畏阳艳,愁红争敛黛。

幽姿小嫣然,已复倾下蔡。

形式: 古风

耸玉亭

昔我隐居东,有圃废不入。

平生爱竹心,要与共晨夕。种之三二年,小笋生??。

历岁既云久,盘根日以辟。

环植数百挺,大者欲盈尺。

直节势昂霄,莹润如玉立。

迩来苦炎蒸,小亭漫营葺。

东山旧蒲葵,从此可挥掷。

为顾清阴多,更期广封殖。

本固待时来,春风易为力。

形式: 古风

读太白集

吾宗老太白,俊逸自幼年。

学成喜任侠,长剑辞三川。

无心驯鸟雀,急义散金钱。

曳裾半天下,所至惊四筵。

笔阵扫强敌,诗情快涌泉。

一朝见贺监,荐鹗君王前。

金马得供奉,酒徒同醉眠。

从驾方连召,扶头得十篇。

奴视高力士,风期鲁仲连。

青蝇工点玉,锦袍棹回船。

自谓天地臣,浪称平地仙。

志大虽难掩,身危幸保全。

江陵欲难作,彭泽见几先。

仍喜宫词句,浑如讽谏篇。

至今读青史,终始无间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