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陈侯髯似缘坡竹,解扣单衣微露腹。
手持茗碗石上坐,野气萧然在双目。
案上一行没字书,略陈数器无不足。
浓阴大叶动凉吹,六本高梧立青玉。
双童不过十馀岁,能取长罂汲山渌。
是桐身本清净相,得水更如雨新沐。
画中可是水绘园,词笔应安数茅屋。
三百年中馀此卷,文人好事争题轴。
便作迦陵掌故图,西京朝野凄凉局。
长安钝宧贫过我,典衣直当文姬赎。
还与陈髯作主人,陆沉天地巢民哭。
宣统二年祭灶日,眼底桐阴半窗绿。
题诗一阕质髯兮,擪笛应翻紫云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洗桐图的场景,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主人公陈侯的形象。陈侯有着如坡竹般的胡须,衣着简朴,袒露腹部,坐在石上品茗,透出一股野逸之气。画面中的环境清幽,案上书籍虽无字,但摆设齐全,大叶梧桐在凉风中摇曳,显得生机勃勃。两个孩童活泼地汲水,洗桐树洁净如新,仿佛置身于水绘园般的雅致之中。
诗人赞叹画作的艺术价值,认为它堪比历史名画,文人墨客争相题跋,犹如迦陵掌故图,寓含着时代的沧桑。诗中提到的长安钝宧生活困苦,甚至不惜典当衣物来换取文姬赎身般的珍贵,表达了对陈侯境遇的同情和对艺术的珍视。
最后,诗人以宣统二年祭灶日为背景,透过窗户看到洗桐图,心中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还吹起笛子,仿佛奏响了紫云曲,增添了画面的诗意。整首诗通过细致的描绘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洗桐图的艺术魅力和背后的情感世界。
不详
燕子衔花不取泥,玳梁今夜失双栖。
东风漫长青青草,留得春痕印马蹄。
草绿新晴试马牙,湖边水气一村蛙。
此行真入参寥句,五月临平看藕花。
居庸关外望飞鹰,落日青山路一绳。
队队驼铃亡国恨,了无人问十三陵。
欹枕惊涛白尽头,匆匆残梦堕神州。
翻书尚滴儿时泪,去国俄登海上舟。
潮落远鸡催晓色,月明南雁集乡愁。
春申林际非吾土,回首燕云万里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