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题周草亭枯木图”为题,由元末明初诗人陈谟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枯木图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枯木坚韧不屈的生命力以及其在自然界的独特地位。
首句“雪裂悬崖堕一龙”,以“雪裂”形容雪之厚重,仿佛要撕裂悬崖,而“堕一龙”则形象地描绘出枯木在雪压之下似乎化身为龙的形象,既突出了枯木的坚韧,也赋予了它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次句“槎牙长碍九霄风”,进一步描绘枯木的形态,槎牙即指枝干错综复杂,仿佛是自然界中的障碍物,阻挡着九霄之上的狂风。这不仅表现了枯木的顽强生命力,也暗示了它在自然界中的重要角色,即使是在极端环境下,也能保持自己的独立与尊严。
后两句“若为借与张骞去,身到银潢咫尺中”,借用张骞这一历史人物,表达了对枯木的赞美之情。张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曾远赴西域,这里以“若为借与张骞去”之意,意味着如果能将这幅枯木图带给张骞,那么他就能亲眼见到如同银河般壮丽的景象,实际上是对枯木独特魅力的一种比喻和赞美。同时,“身到银潢咫尺中”也暗含了枯木虽为枯木,却能激发人内心深处对广阔宇宙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枯木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生命力,也蕴含了对坚韧不屈精神的颂扬,以及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