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徐献忠在湖上隐居的生活,以及他对人生经历的感慨。首句"湖上云山费扫除"展现了湖光山色的宁静与自然之美,暗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投入。"半生心迹始酬予"表达了诗人历经半生沧桑,终于找到这份归宿的满足感。
接下来的两句"兵戈转眼催人老,旅食随年作计疏"则流露出对战乱岁月的无奈和对日常生计的淡然,显示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认识。"鸿宝竟难参洞箓,阴符只合让农书"借用典故,表达出对道家秘籍的追求并未能如愿,而更倾向于回归农耕生活,体现了他的淡泊名利和对朴素生活的执着。
最后两句"郊坰不作南阳隐,行路人犹说草庐"进一步强调,虽然他选择在郊野定居,但并不想完全脱离尘世,人们仍会提及他曾有的草庐生涯,这可能暗示着诗人虽隐居但仍被世人铭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朴素生活的坚守,展现了其独特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