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物吟

水雨霖,火雨露,土雨濛,石雨雹。

水风凉,火风热,土风和,石风冽。

水云黑,火云赤,土云黄,石云白。

水雷云,火雷虩,土雷连,石雷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奇特的视角,描绘了自然界中不同元素在特定状态下的表现,展现了邵雍对于宇宙万物深刻的理解与独到的观察力。

首先,诗人以“水雨霖,火雨露,土雨濛,石雨雹”四句,形象地描述了水、火、土、石四种基本物质在雨中的不同形态。水雨如霖,细密而绵长;火雨似露,轻柔而温暖;土雨濛濛,细腻而柔和;石雨则化为雹,坚硬而冷峻。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现象的多样性,也暗示了不同物质特性的本质差异。

接着,“水风凉,火风热,土风和,石风冽”四句,则通过风与物质的互动,进一步揭示了自然界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水风带来清凉,火风则传递热力,土风温和宜人,石风则显得凛冽刺骨。这些描述不仅富有诗意,也蕴含着对自然界物理现象的科学洞察。

“水云黑,火云赤,土云黄,石云白”四句,诗人以色彩来象征不同物质的云层,黑色的水云、红色的火云、黄色的土云以及白色的石云,不仅增加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也寓意着物质世界的丰富多样性和内在联系。

最后,“水雷云,火雷虩,土雷连,石雷霹”四句,将自然界的雷电现象与物质特性相联系,水雷云伴随雷声轰鸣,火雷虩则可能引发爆炸,土雷连则可能引发地震,石雷霹则是岩石崩裂的声音。这些描述既体现了自然界力量的强大,也反映了邵雍对于宇宙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观物吟》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自然界中物质与现象之间的复杂关系,体现了邵雍对于宇宙万物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病亟吟

生于太平世,长于太平世,老于太平世,死于太平世。

客问年几何,六十有七岁。

俯仰天地间,浩然无所愧。

形式: 古风

浣溪沙三十八首(其一)

消减惟应鹊镜知。压肩浓绿鬓鬟欹。

病容扶起淡黄时。

碧院无人春寂寂,画楼有燕雨丝丝。

药烟影里过相思。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三十八首(其二)

小蕊猩红启瓠犀。绿阴门巷有莺啼。

半障罗扇眼波低。

影似风前荷泻露,情如雨后絮黏泥。

恹恹斜日度花西。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三十八首(其三)

晓起贪凉梦未圆。轻车细马各争前。

满塍禾黍淡香传。

斜月犹明初魄夜,远山已瘦乍秋天。

一襟离思散疏烟。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