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一)

君不见枯箨走阶庭。何时复青著故茎。

君不见亡灵蒙享祀。何时倾杯竭壶罂。

君当见此起忧思。宁及得与时人争。

人生倏忽如绝电。华年盛德几时见。

但令纵意存高尚。旨酒嘉肴相胥燕。

持此从朝竟夕暮。差得亡忧消愁怖。

胡为惆怅不能已。难尽此曲令君忤。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你可曾见干枯的竹笋在庭院台阶上滚动,何时又能回到原来的竹竿上重生绿意?
你可曾见逝去的灵魂享受着祭祀供奉,何时又能像生前举杯畅饮直到壶空瓶尽?
你应当见到这些而兴起忧虑之思,哪有时间去与世俗之人争名夺利。
人生短暂如同瞬间闪耀的闪电,青春年华与高尚品德能展现多久?
只要心怀高远之志,美酒佳肴便能相互陪伴享受。
持守这份心态从早到晚,多少能消减些忧虑和恐惧。
为何还要如此惆怅不已,难以唱完这首歌以免让你不悦。

注释

君不见:你可曾见,用于引起注意的表达。
枯箨:干枯的竹笋壳。
走阶庭:在台阶庭院上滚动。
复青:重新变绿。
著故茎:回到原来的竹子上。
亡灵:逝者的灵魂。
蒙享祀:受到祭祀供奉。
倾杯:举杯畅饮。
竭壶罂:喝光壶中的酒。
君当见此:你应当看到这些。
起忧思:产生忧虑的想法。
宁及得:哪有时间,岂能。
与时人争:与当代人竞争。
人生倏忽:人生短暂。
如绝电:像闪电一闪即逝。
华年盛德:青春年华与高尚品德。
但令:只要。
纵意:放任心意,随心所欲。
存高尚:保持高尚的情操。
旨酒嘉肴:美酒与美味的菜肴。
相胥燕:相互陪伴享受。
持此:保持这种态度。
从朝竟夕暮:从早到晚。
差得:多少能够。
亡忧消愁怖:消除忧虑和恐惧。
胡为:为何。
惆怅不能已:惆怅无法停止。
难尽此曲:难以唱完整首歌。
令君忤:以免让你不高兴。

鉴赏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鲍照创作的《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第十一首。全诗通过对比枯萎与复苏的植物,亡灵的祭祀,以及人生的短暂和华年盛德的难以实现,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生命无常以及个人抱负未能实现的深刻忧思。

诗中“君不见枯箨走阶庭。何时复青著故茎。”两句通过对枯萎植物的描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以及希望重返过去美好景象的心情。“君不见亡灵蒙享祀。何时倾杯竭壶罂。”则是通过祭祀亡灵的情境,表达了对逝去者怀念之情以及生命易逝的无奈。

“君当见此起忧思。宁及得与时人争。”诗人呼吁读者应当因这些景象而生出忧虑,并且宁愿与时代的流行趋势争锋,而不甘心随波逐流。“人生倏忽如绝电。华年盛德几时见。”这两句则是直接抒写了人生的短暂和美好时光难以实现的感慨。

最后,“但令纵意存高尚。旨酒嘉肴相胥燕。持此从朝竟夕暮。差得亡忧消愁怖。”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态,通过享受美酒佳肴与朋友共度时光,以此来缓解内心的忧虑和恐惧。而“胡为惆怅不能已。难尽此曲令君忤。”则是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态度的复杂情感无法言尽,以及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不满与困惑。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个人理想实现之间矛盾的心境。

收录诗词(202)

鲍照(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字:明远
  • 生卒年:约415年~466年

相关古诗词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一)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侵]韵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三)

春禽喈喈旦暮鸣。最伤君子忧思情。

我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

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

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复已盈。

但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每怀旧乡野。

念我旧人多悲声。忽见过客问何我。

宁知我家在南城。答云我曾居君乡。

知君游宦在此城。我行离邑已万里。

今方羁役去远征。来时闻君妇。

闺中孀居独宿有贞名。亦云悲朝泣闲房。

又闻暮思泪沾裳。形容憔悴非昔悦。

蓬鬓衰颜不复妆。见此令人有馀悲。

当愿君怀不暂忘。

形式: 乐府曲辞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五)

君不见柏梁台。今日丘墟生草莱。君不见阿房宫。

寒云泽雉栖其中。歌妓舞女今谁在。

高坟垒垒满山隅。长袖纷纷徒竞世。

非我昔时千金躯。随酒逐乐任意去。

莫令含叹下黄垆。

形式: 乐府曲辞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六)

君不见冰上霜。表里阴且寒。虽蒙朝日照。

信得几时安。民生故如此。谁令摧折强相看。

年去年来自如削。白发零落不胜冠。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