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席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

法苑称嘉柰,慈园羡修竹。

灵觉相招影,神仙共栖宿。

慧言绝已久,烦劳多累蓄。

因兹阐慧云,欲使心尘伏。

八水润焦芽,三明启群目。

宝铎旦参差,名香晚芬郁。

暂舍六龙驾,微祛二鼠蹙。

意树发空花,心莲吐轻馥。

喻斯沧海变,譬彼庵罗熟。

妙智方缛锦,深词同雾縠。

善学同梵爪,真言异铜腹。

逶迤合盖城,葳蕤布金郁。

珠华荫八溪,玉流通九谷。

青禽乍下上,云雁飞翻覆。

高谈属时胜,寡闻终自恧。

日丽鸳鸯瓦,风度蜘蟵屋。

落花散远香,霏云卷遥族。

旷济同象园,中乘如伫独。

后焰难坚明,初心易惊缩。

应当离花水,无令乖七木。

投岩不足贵,棘林安可宿。

器月希留影,心灰庶方扑。

视爱同采蜂,游善如原菽。

八邑仙人山,四宝神龙澳。

药树永繁稠,禅枝讵凋摵。

以兹说闻道,庶此优驰逐。

愿追露宝车,脱屣亲推毂。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鉴赏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梁武帝之子萧统所作,名为《讲席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佛法修行的境界与过程。

首句“法苑称嘉柰,慈园羡修竹”,以法苑中的嘉柰(一种植物)和慈园中的修竹来象征佛法的庄严与慈悲。接着“灵觉相招影,神仙共栖宿”则表达了对智慧与超凡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慧言绝已久,烦劳多累蓄”点出了修行过程中智慧的断绝与烦恼的积累。而“因兹阐慧云,欲使心尘伏”则表明了通过佛法的教诲,希望能够清除内心的尘埃,达到心灵的净化。

“八水润焦芽,三明启群目”以八水滋润焦枯的种子,三明开启众人的视野,形象地描绘了佛法的广度与深度。接下来的“宝铎旦参差,名香晚芬郁”则通过宝铎的悠扬与名香的芬芳,展现了佛法的庄严与美好。

“暂舍六龙驾,微祛二鼠蹙”暗示了暂时放下世俗的束缚,摆脱烦恼的困扰。而“意树发空花,心莲吐轻馥”则以意树开花和心莲散发香气,象征着内心世界的纯净与美好。

“喻斯沧海变,譬彼庵罗熟”通过大海的变化和庵罗果的成熟,比喻佛法的深远与修行的成果。接下来的“妙智方缛锦,深词同雾縠”则以妙智如锦绣般丰富,深邃的话语如同雾縠般细腻,进一步描绘了佛法的精妙与深奥。

“善学同梵爪,真言异铜腹”以善学比作梵鸟的爪,真言不同于铜腹,强调了佛法学习的重要性与独特性。最后,“器月希留影,心灰庶方扑”则表达了希望内心如同明月一般,留下纯净的影子,心如灰烬,得以彻底清净。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展现了佛法修行的意境与过程,以及对内心世界净化与提升的追求。

收录诗词(33)

萧统(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维摩。武帝长子。梁武帝天监初,立为太子。夙慧,五岁遍读《五经》。既长,明于庶事。信佛能文,遍览众经,东宫藏书三万卷。引纳才士,商榷古今,恒以文章著述,一时文风大盛。编有《文选》,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标准,选录各体诗文,为现存最早诗文总集。另有《昭明太子集》

  • 字:德施
  • 籍贯: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501—531

相关古诗词

晚春诗

紫兰叶初满,黄莺弄始稀。

石蹲还似兽,萝长更胜衣。

水曲文鱼聚,林暝雅鸟飞。

渚蒲变新节,岩桐长旧围。

风花落未已,山斋开夜扉。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拟古诗

晨风被庭槐,夜露伤阶草。

雾苦瑶池黑,霜凝丹墀皓。

疏条索无阴,落叶纷可扫。

安得紫芝术,终然获难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赋书帙诗

擢影免园池,抽茎淇水侧。

朝映出岭云,莫聚飞归翼。

幸杂缃囊用,聊因班女织。

一合轩羲曲,千龄如可即。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咏同心莲诗

江南采莲处,照灼本足观。

况等连枝树,俱耀紫茎端。

同逾并根草,双异独鸣鸾。

以兹代萱草,必使愁人欢。

形式: 古风 押[寒]韵